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zhongkexinwen/102538.html

《茶经》唐代陆羽所著。书中详细记载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艺原理,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茶经》总计有十章,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

第一章讲茶叶起源;次章讲煮茶、饮茶的工具;三章讲茶的制作,是如何从新鲜到压成饼的(是绿茶不是黑茶);"四之器"详细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种器具,包括规格、质地、结构、造型、纹饰、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讲烤茶要领,包括如何选用燃料,鉴别水质,怎样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华技巧;"六之饮"详细规定了饮茶应该注意的九个问题,还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七之事"列举历史上饮茶典故与名人逸事,从神农到李唐;八章讲了当时茶叶出处的高低贵贱(当然和我们现代人的味蕾应该有差别);"九之略"讲述在野外松间石上、清泉流水处和登山时在山洞里等不同场所进行茶道时哪些器具可以省略;"十之图"要求把《茶经》所写的茶事活动绘成图,挂在茶席一角,使参加者能尽快融入。

对于茶道的思想内涵,《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一生嗜茶,爱茶,如痴如狂,陆羽因茶叶文化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也由此引领了一个茶文化发展的新时代,为世界茶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石。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富有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工艺不断革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人们最为熟知的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

绿茶,是最早被用来作为饮品的茶,产地和时令是其品质最重要的保证。在制作环节中,杀青火候以及时间的把控为其锦上添花,绿茶清新的香气与甘甜的口感也全仰仗于这一步。自明朝第一位皇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对贡茶进行整体改革起(即:不再选用团茶茶饼,而改贡散茶),炒制杀青便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自此发展起来的名茶一直被享受至今,它们中的佼佼者: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蒙顶甘露和众多毛尖茶已经无人不知并享誉中外;当然蒸青绿茶仍然在世界享有一席之地:湖北恩施玉露,日本宇治抹茶、静冈玉露都有自己忠实的追随者;还有以独特烘青工艺制作而成的历史名茶:安徽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独特的选材与制法,让它们经受住岁月的沉浮,在以炒青占主导地位的年代依然能脱颖而出。绿茶中容易产生误会的茶就是浙江安吉产的白茶,按制作工艺,它是不折不扣的绿茶,但由于树种白化,历史上一直称其为安吉白茶。

黄茶是绿茶的改良版

黄茶,名气在历史上与绿茶不相上下,在唐朝的贡茶里,荆州(约今湖北江陵)产地有“探花”之位(前两名是绿茶),正是因为荆州产黄茶,史称“荆州黄团”。在黄茶的制作上,唯一与绿茶不同的就是杀青之后的“闷黄”工艺,让茶在微潮湿的环境下完成氧化,虽然清香稍逊,但不再像绿茶那样性寒,入喉后甘甜显著。现在有名的黄芽茶都有悠久的贡茶历史,它们分别是:湖南君山银针、安徽霍山黄芽、四川蒙顶黄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的君山银针,之所以称其为银针,是因为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春天茶树长出的新芽上布满白毫,因此得名。

传播最广泛的是红茶

红茶,(全发酵茶)虽然只有不到五百年的制作历史,但随着工业革命后蒸汽和机械时代的到来,它被广泛的传播到了亚、非、美、欧、澳等大洲,更是一跃成为了制作量最多,交易量最大的茶类。红茶的味道主要来自发酵环节,对杀青、揉捻工艺没有绿茶所要求的那么严苛,因此红茶的传统制作比较容易被机械化生产代替。但这并不代表任何等级的红茶都可以使用机械加工方法,以祁门红茶为例,采集时令,制作工艺和火候掌握这些环节,就让茶区别出了九个等级,后面七个等级的生产都可以轻松被机械代替,但时至今日高规格祁门毫芽依然需要沿用传统的手工制作。

知名红茶有:正山小种及其衍生的更高规格红茶“金骏眉”、云南滇红、安徽祁门红茶、福建坦洋、政和以及白琳功夫茶、素有茶中香槟美称的印度六到八月所产的第二季大吉岭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斯里兰卡乌沃红茶,非洲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所产红茶也有一定名气;美洲的大多数拉美国家也都有红茶的种植、加工。

乌龙茶种类繁多名称各异

乌龙茶,(青茶、半发酵茶)对世界茶叶市场的影响不亚于红茶,十八、十九世纪由“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世界各地。乌龙茶最初主要以福建武夷山为中心种植,随着祁门红茶和休宁松萝的崛起,才慢慢转向安徽。武夷山气候环境优越,自南宋晚期开始,经元、明两朝直到清朝一直是重要贡茶产区;另一个优越的条件是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靠近港口,方便茶叶的运输。提到乌龙,不得不说的就是武夷岩茶,他是乌龙家族的旗帜性茶品,大红袍、水仙、肉桂、奇种(奇兰)、名枞是岩茶的五大类别。广东出产的凤凰单枞也属于半发酵茶。

然而最早乌龙茶制作技艺并不是发明于闽北武夷山,而是闽南泉州市安溪县,也就是家喻户晓的铁观音的种植地,同时闽南也出产如黄金桂、永春佛手这类高香茶。铁观音是大多数台湾高山乌龙的直系祖先,最有名的就是冻顶乌龙,之后还有木栅铁观音、金萱乌龙、阿里山乌龙等等。在台湾乌龙茶的家庭中,口感独特的是文山包种,制作工艺独特的是白毫乌龙(东方美人茶)。乌龙茶的种类繁多、名称各异,因此非常容易被混淆,有的朋友误认为铁观音是绿茶,或者大红袍是红茶,它们之所以属于乌龙就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摇青,不论是人工摇青还是机械摇青,这一步都是制作半发酵茶的核心技术,也是乌龙茶香气宜人的关键保障。

白茶是微发酵茶

白茶,(微发酵茶)是经过萎凋、干燥工艺制作的,它出现于十九世纪末,由福建福鼎和政和先后开发、完善,也就形成了今天福鼎北路银针和政和南路银针的格局。白茶的最高规格称为白毫银针,白牡丹次之,寿眉、贡眉再次之。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命名并不是像其他茶叶那样,产地在前,茶类在后,比如说:蒙顶甘露、祁门红茶、武夷岩茶等,种植地独在福建就是原因。但时至今日白茶不在独属中国,由于袋泡茶公司对印度、斯里兰卡产地的信赖与推崇,此二国也出口白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

黑茶,(后发酵茶)的特殊性在于陈放,时间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人工渥堆可以缩短这个过程,然而熟茶与生茶陈放的口感差别,相信喝过的人都了然于胸,人们之所以争论黑茶是否应该分开两类,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熟茶与生茶在制作工艺上同属于后发酵,所以今天仍然划分为同一种茶类。黑茶的前期制作工艺同绿茶完全一样:杀青、揉捻、干燥。之后分为两种轨迹,要么渥堆发酵,要么压饼陈放。究其形成原因,不得不提明中期到清末繁荣一时,并因“以茶易马”(即用茶交换马匹)而闻名的茶马古道。在运输过程中,制作完成的绿毛茶由于受到风霜雨雪的侵蚀,使得茶叶在微生物的环境中发酵,继而完成了这种茶叶的特殊制作。历史上最有名的黑茶有:四川毛茶、湖南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具有百年历史的“千两茶”,就是安化黑茶的衍生茶。熟茶工艺完善于最近三、四十年内,就像黄茶,红茶一样,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争论谁是发明者,商业价值应该大于历史真相。黑茶最大的误区在于饮用,在二十一世纪初,普洱茶由海外携威名传回大陆,由台湾和马来西亚的团队包装推广,直到今天仍然是无普洱,不谈茶,可是就像所有生茶一样,大叶种新茶性寒的特征是谁都无法改变的,口感上的香甜,也只能通过岁月滋养形成,所以老茶人都会建议:“存新茶,品老茶”。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品茶,品的是一份意境,悟的是一段人生。愿你我,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除去历史的光环和茶道的博大,绿茶的形成是人们对饮品最初、最真挚的理解;如果说黄茶的诞生是一次对绿茶的疏忽;红茶的诞生是一次对绿茶的无奈;黑茶的诞生是一次对绿茶的再造,那么乌龙和白茶的形成,则象征着茶人对品质与口感的不断追逐。

金睿高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