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双

歌哭共鸣天下知音──《秋水》情缘

香港蔡丽双

我驾一叶诗舟

穿梭海峡两岸

经波纬浪

驶进滢滢秋水

犁起的千堆雪

绽放于秋水圣洁的胸脯

悠悠四十个春秋

秋水拳拳潋滟

仁爱的橹桨

划动着唯美的灵性

裹着处子芬芳的气息

诗意清纯得晶莹透剔

浩浩秋水

奔腾一迭迭诗情

挹阿里山的豪迈

携日月潭的慈善

在宝岛崛起成一座诗碑

悬藴着一脉不染的心源

依依秋水

作别在即

心中的挚语是无尽的至爱

把千千结谱成歌哭章

在沧桑风雨中

共鸣天下知音

无所谓动容

无所谓欢呼

万般孕育的阵痛

弥漫永恒的温馨

秋水是一道玲珑的风景

在诗史洋溢明媚的春光

恋恋秋水

定格铭心刻骨的德义

盈盈秋水

滋润着耕诗人的笔锄

顾盼生姿的绰约眼神

将衍化成一代代亮丽的诗眼

泱泱秋水

涌涨着无私的奉献

我的诗舟盛载铮铮衷言

一种真诚吞吐乾坤

这是心灵深处的人生剖白

千淬万锤回响着气魄的铿锵

天地莽莽

岁月匆匆

人终会逐渐衰老

高风亮节必定永葆气质

人终会走向死亡

壮烈诗魂必定永活世间

滢滢秋水托起的一叶诗舟

──读《歌哭共鳴天下知音──〈秋水〉情緣》有感

上海汪义生

蔡丽双的《歌哭共鳴天下知音──〈秋水〉情緣》((以下简称《情缘》),是一首献给即将停刊的台湾诗刊《秋水》的挽歌。《秋水》在台湾称得上是一份长寿诗刊了,历经“四十个春秋”,《情缘》的作者蔡丽双是《秋水》忠实的读者,《秋水》在丽双的艺术生命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一路读着《秋水》,丽双由一个诗坛朝觐者,成长为成绩斐然的著名诗人。当《秋水》即将停刊的噩耗传来时,丽双百感交集,思绪纷然,满怀依依不舍之情写下这首诗。作为《秋水》的读者,我很能理解丽双对《秋水》这种难舍难分的深情。

诗人把《秋水》比作一道秋水,历经“四十个春秋”,犹如“奔腾一迭迭诗情”。诗人乘着一叶诗舟,追踪这道秋水的历史,饱览水上的迷人风光。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本纯文学刊物,《秋水》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审美品味和价值取向,这一切沉淀为她特立独行的风格。在诗人看来,《秋水》的不合于时,并非出于生性的清高、狷介。她不浮躁,在日益物化、追逐功利的世风之下,从容淡定,茕茕孑立,不趋时,不媚俗,守住了本性,守住了自我,做到了宠辱不惊。她静观人世,与纷扰的世相保持一定距离,坚守“唯美的灵性”,将“铭心刻骨的德义”定格为自己的品性。儒家的仁爱之心,佛禅的平常心,“滋润着耕诗人的笔锄”,终于将《秋水》崛起成一座“诗碑”。清雅的笔墨,深邃的境界,传统的文人风格,将《秋水》造就成为“一道玲珑的风景”,“在诗史洋溢明媚的春光”。《秋水》对她所处的时代,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索,有她自己情感价值的守望,一本诗刊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便能凌驾于四海之上,尘芥之外,陶然悠哉了。《秋水》的灵魂、情感和清雅,与诗人丽双可以说是互汇合一。

读《情缘》,使人油然而生一种超越时空的遐想。诗中抒发了对纯文学的兴亡之慨,读者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历史的深沉呼吸。诗末尾一段表达的情感异常丰富而复杂,细细品味,令人感受到一种种悲欣交集。悲的是:“天地莽莽岁月匆匆人终会逐渐衰老”,想到《秋水》即将消亡,令诗人产生一种“再美好的东西,也无法拥有太久”的苍凉。然而,苍凉并不意味着消沉,人生总是这样,得失无常。一本优秀诗刊再怎么努力,影响终究有限,然而,所有努力的经历,都是一种修炼,集腋成装,聚沙成塔,却能蔚为大观。文化需要积淀,更需要传承。诗人深感欣慰的是:执着的守望依旧是不老的传说,是永恒的梦想,“高风亮节必定永葆气质”、“壮烈诗魂必定永活世间”!

诗的最后一段仅6句,内涵却非常深广,诗人从哲学层面对生与死、生命的价值这一人生终极问题进行了思考。丽双富于诗意的思考,使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诗人的思考使我想到,“岁月匆匆”、“人终会走向死亡”,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尽管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通过自身的修炼扩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重度。生命的价值不仅可度量,而且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掌控。世人都看重生命的长度,然而诗人提示我们:更应看重的是生命的宽度、厚度和重度,人生的价值就体现于此。生命的价值既不取决于年龄,也不取决于金钱和权力,而是取决于你的德行和气节。

《情缘》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可圈可点。诗中的《秋水》以一道水流的意象呈现,又不时还原为一本诗刊,在变幻多端的流水的折光中又隐约闪现出“诗耕人”默默前行的身影。整首诗写了多姿多彩的水流、写了《秋水》这本诗刊,归根结底还是聚焦在“诗耕人”身上。诗刊是由人编的,诗刊是的作品是由人写的,诗如其人,诗刊如诗耕人,人品决定了诗品,也决定了《秋水》这本诗刊的品位。流水、诗刊、“诗耕人”,三位一体,循环轮迴,最后仿佛凝结成一颗浑圆、璀璨的琥珀。

《情缘》这首诗中巧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例如,采用了“浩浩”、“依依”、“恋恋”等迭声、叠字,形容秋水的各种形态,从而生动展示了《秋水》这本诗刊的多姿多彩。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唯美的灵性”,“铭心刻骨的德义”,则是《秋水》始终不变的神采。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也使这首诗显得耐人寻味。如前面说到,把诗刊《秋水》比作一道秋水。又如,诗中的“阿里山的豪迈”、“日月潭的慈善”,阿里山和日月潭,是台湾的山水名胜,而“豪迈”、“慈善”通常是用来修饰有生命的人的,在这里将阿里山和日月潭作了拟人化处理,使诗人要赞美的《秋水》显得愈加传神。“阿里山的豪迈”、“日月潭的慈善”,以及“天地莽莽”,“岁月匆匆”,也堪称精妙的对偶……

读《情缘》,我仿佛看到诗人百感交集的表情和深沉的目光。丽双告诉我,她是读《秋水》长大的,是秋水托起了她这一叶诗舟。我能够想象《秋水》停刊的噩耗给丽双带来何等猛烈的撞击,无疑,《秋水》将永远留驻在丽双心灵深处。

作为一本纯文学杂志的编辑,最高的褒奖,莫过于得到读者的青睐了。我在想,披风沐雨四十载的《秋水》,在悠然走向历史的深处之时,有丽双这样忠实的读者、纯情的知音唱着挽歌——《情缘》为她送行,也堪以告慰了。

我相信《情缘》这首杰出的诗,会随同《秋水》一起,在诗坛流传下去。

作者简介

汪义生,男,年出生于上海,七七级大学生,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版著作有:《世界华文文学概要》、《台湾新文学史初编》(与公仲合著),《香港文学史》(与潘亚暾合著),《澳门文学史》(与丘峰合著),《诗爱飞天宇——蔡丽双诗词赏析》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