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开恒
朋友,你到过黄帝陵吗?那可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每个炎黄子孙都应拜谒的地方。
黄帝陵位于西安城北公里的桥山。《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为五帝之首,一生历经52战,大定天下。中华民族最早的农业,畜牧业及舟车、韵律、医学、算术等发明创作皆出自黄帝始。自从“黄帝内经”年从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后,黄帝再也不是传说中的人物了。
年春夏之交,我有幸拜谒了黄帝陵。沿着西铜高速北行至黄陵县境,公里的沮水河仙使神差般地在这里弯成了一个大大的倒Ω型,将桥山拱卫其中。
登高远眺,桥山北据太平山,形同盘龙在野,蓄势以待;南临平畴,如虎卧平视;西倚玉仙山,似万年巨龟;东指凤凰山,展翅欲翔。帝陵居中而座,恰位于龙口之中,形成天下闻名的“龙珠在頜”之状。
神奇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天衣无缝。在名家的指引下,我一一眺望,驻足良久,凝视着这从未见过的天下奇观。最终,我被桥山的一片翠绿所吸引,远远望去,那真像是一块玲珑剔透的宝石。
循着绿色,我拾阶而上,我惊奇地发现,这里全是清一色的柏树,遮云蔽日,古朴遒劲。进入轩辕庙左转,闯入眼帘的是一棵巨大无比的参天古柏,枝繁叶茂,虬枝盘结,冠盖如云。
我惊呆了,此前,我曾去过中岳庙,为那里战阵似的多棵巨型古柏赞叹,但那里的树龄只有0年;我也到过曲阜“三孔“,孔子的手植桧也不觉得太出奇;即便是祖国宝岛台湾被誉为阿里山的神木——红桧,树龄也只有0年,属子孙辈,而这里文字明确记载,此树为黄帝所植,树龄年以上,为“柏木之长”。
专家考证,言之凿凿。我好奇地伸长手臂围量,吃惊的是,我们七个大人居然没能围拢过来。
我叹服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占地亩的黄帝陵,竟有古柏多棵,其中树龄千年以上的就有00多棵,为全国最大的古柏群,是极其珍贵的特殊文物,人称“活化石”,乃中华民族的稀世珍宝。先躯谢觉哉诗云:“百里荒原青一点,成林古柏势参天,”“无碑为柏记年岁,中州神物此为最”。
是啊,数千年的沧海桑田,雷电水火,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唯有这神物历尽乾坤斗转,巍然挺拔,根深叶茂,傲视苍穹,她是远古历史的见证,她是中华人文始祖的神灵所在,她是华夏文明的根脉所在。
试问,全世界所有文明传承中,有哪一个延续年而不衰?唯有我堂堂赤县,巍巍中华!这是上天的恩赐,可谓神佑我也。朋友,你说是吗?
望着这祖传的神物,我思绪万千。古柏作证,广袤幅员三万里,悠长古韵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中,亿兆华夏子民,无论九州繁衍,还是四海流布,但始终数典不忘祖,滴血思华夏,离乡一掬土,叩首拜故乡。
纵使历代战乱频争,终能共揖祖宗牌位,不使蒙羞。古柏作证,在近代民族危亡之际,炎黄子孙共携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共祭始祖,同仇敌忾,奋御外辱,一洗百年屈辱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古柏作证,在咫尺天涯,骨肉分离的当代,海峡两岸有识之士,又率先打破壁垒,泯却恩仇,不离不弃,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为民族招魂,为华夏祈福。而今西方亡我之心不死,东海,南海恶浪滚滚,祖传的家业受到侵凌,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哪一个不痛心疾首!
认祖归宗,泯却恩仇,相逢一笑,同兴大业,乃旷世昭彰,岂可不为!为之,顺潮流而动,违之,非我族类也,人可诛之!
朋友们,我们要上对得起祖宗,下无愧于子孙,让我们携手共襄,壮我族邦,让我们的中华神脉,高扬四海,永存宇宙!
朋友,如果你方便,让我们择日而行,共同祭谒我们的祖先,祭拜这天赐神物吧!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方迎欣毛秘《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