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台湾,无论在台北和台中,我都仿佛置身于中国大陆,无时不刻地感受着中国的语言、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
台北——优良宜居的生活品质
奥美集团董事长白崇亮先生说,文化创意是发展城市品牌的驱动力,品牌源自真诚,打动人心。台北最精彩的是人,是温暖。城市不一定大,重要的是有好的软环境,包括服务品质、礼节、正直等等。他的话道出了台北的真正内涵。
乍一看,台北给人的印象很普通,与华美现代的潮流相比甚至有些落后,除台湾的地标性建筑101大厦外,很难再见到豪华的高层建筑。建筑大都是旧的,感觉象我们中等城市的水平。但走进台北,却感到,这里的文化、创意、人性化、和谐、规范,都体现出城市一流的软实力。
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力。台湾文化可以说是多元化的,既有欧美文化的影响,也有日本文化的印迹。台湾每个人都有一个中文名字和一个英文名字。这里的日式建筑、日本餐馆也随处可见。但真正植根本土、根深叶茂的还是中国文化。台湾的店面,无论是高档豪华餐馆还是街头小店,都古香古色,环境幽雅,十分干净整洁,服务人员总彬彬有礼,基本没有打闹和嘈杂,处处体现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品质。
这里的人们生活比较休闲,生活品质较高,同类行业收入水平相当于大陆的3-4倍左右,物价水平大致2倍左右。出行便利,城际高速铁路四通八达。购物便利,几乎到处都有“Seven eleven”超市,无论是大小店面全部可以使用信用卡消费。台湾基本见不到假冒伪劣产品,即便是旅游场所,价格也很公道,货真价实。
4月7日晚上,我来到台湾诚品书店,这是一家设计十分人性化的书店,每层书店都有足够休息看书的场所,同行的记淑慧教授说,“书店首先是看书的地方,这是台湾的设计理念”。因此,每层都有长椅可供人们尽情地在浩瀚的书海漫游享受。每层书的陈列都配有相关物品,如,儿童书籍楼层中同时配有各种儿童生活用品。这样既可以读书又可以购物。我以为,这是文化和商业的完美结合。
当天晚上,我下榻丹迪旅店(Dandy Hotel),这家酒店虽不奢华,但精致温馨,房间虽然不大,但陈设布局十分便利和人性化。洗漱用的牙具及各类洗发、护润用品都有较好的品质,可以放心使用。不象我们的一些宾馆,牙刷用起来常常掉毛,“一次性牙刷”只用一次。早餐品种虽然没有五星级酒店的品种花样繁多,但精美可口,充分体现了“好”字当头,资源节约的特点。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台湾所有宾馆都没有擦鞋用品,服务员向我解释说,由于台湾气候湿润,没有风沙,所有宾馆都不备这些用品,大街上也见不到擦皮鞋的摊点。这为我们的出行带来小小的不便。
4月8日晚,典藏公司总裁邀请我们。这是一个文化公司,收藏了许多大陆画家的作品,品味极高。
小住“青蛙阿婆家”
4月8日晚上,天下着小雨,我们从台北乘坐高铁到台中,住在南投县的一个农家小院“青蛙阿婆家”,佘日新夫妇告诉我们,这是台湾典型的 “农家乐”。
店面具有浓厚的艺术品味,四周陈列着各种青蛙工艺品,神态各异,戏耍顽皮,十分可爱。店主阿婆名叫王惠美,今年54岁。看到我们十分喜欢,便慷慨地送给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筱云教授、北京大学向勇教授三位大陆来的客人每人一只陶瓷青蛙,留作纪念。一进院落,阿婆请我们吃美人蕉,这香蕉个头不大,但是从树上长熟的,一剥开皮就闻到浓浓的香气,滋味十分香甜,这么新鲜生态的水果我在北京还没有吃到过。忽然,我听到许多青蛙的叫声,以为是高科技声光电的效果,佘教授说是真正的青蛙叫,我十分惊讶,我已经几十年没有听到这么好听的蛙鸣了。我和筱云都想去看看青蛙。阿婆给我们换上雨靴,带上手电筒一起在院子里找青蛙。阿婆说,这里有18种不同的青蛙,都是台湾的特色品种。我问,这些青蛙是您找来的,还是它们自发聚集来到这里的?阿婆说,都是自然来的,只要生态条件适合,这些青蛙就会自动来这里安居乐业。我问,需要什么条件?阿婆说,这里植物不能打任何农药,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富。阿婆拿着一个树枝寻找青蛙,青蛙晚上都安息在池塘莲叶、浮萍的叶上,有些呈绿色,有些呈灰褐色,个头不大,十分俊秀,也很乖巧。阿婆说,一放假,许多孩子在这里“体验青蛙、萤火虫生活”。她说,这个院落是她自己多年的积蓄盖起来的,没有任何政府贷款和资助。
我临睡觉之前,翻开店里的记录本,上面有许多学生的留言,孩子们纷纷把在这里体验到的青蛙、萤火虫生活画成画,写成诗歌和散记表达对“青蛙阿婆家”的赞美和感激,表示以后还要来。
第二天早晨,雨过天晴,空气里透着甘甜。我们顺着小路向山坳走去,各种奇花异草尽收眼底,路边紫红的桑葚肥美硕大,满山的槟榔树摇曳多姿,郁郁葱葱。临走,阿婆给我们摘了一些自家种的“树葡萄”,这是台湾特产水果,形状类似葡萄,呈紫色,果实甜酸,味道有些象蓝莓,营养价值很高。
在“青蛙阿婆家”,我体验到了生态自然、民风朴实、热情好客的台湾乡村风情。
畅游日月潭
4月9日下午,暨大徐文忠教授和林欣美教授陪同我去游览日月潭。工作人员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上盖个红章,证明已经买过票了。当时我对这种“杨白劳”的感觉不太习惯,事后一想,这样可以节约用纸,也算符合资源节约理念吧。
我们在船上一边看景一边聊天。文忠是我的故交,去年他同时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英国利兹大学两个博士学位,虽然刚刚博士毕业,却已经是暨大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了,这在大陆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许多学者评教授通常要熬到退休,因为不仅要具备国家人事部规定的各种硬件条件,而且要受单位的指标限制,如果单位没有指标,纵然是够格也要排队,当博导几乎成为许多学者终生的夙愿。文忠告诉我,台湾教授分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三类,博士毕业就可以当助理教授,带博士生了。他还告诉我,台湾已经准备普及12年义务教育。
日月潭最有名的小吃当属茶叶蛋,欣美告诉我,对大陆开放旅游观光以来每天要买8000只,为了防止脱销,政府特意规定商家休假必须得到批准。而对大陆开放之前,一天只能卖3-500只。此外,还有著名的日月潭红茶、凤梨酥、牛轧糖等特产,各种精美的陶瓷工艺品,也很受大陆游客青睐。
我们站在日月潭岸边,感受着水天一色。来到涵碧楼,这是当年蒋介石的行宫,现在已经成为台湾接待世界宾朋的标志性宾馆,其建筑和室内装饰古朴典雅,体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据说这里的菜系也是地道的浙江风味。文忠、欣美和我都在盼望两岸早些统一。
台湾故宫的中华文明
4月11日下午,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秘书长严富美大姐陪我一起参观了台湾故宫。台湾故宫面积不大,却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故宫博物院珍藏了65万件中国文物,展示了历史悠久和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各种玉器、青铜器、瓷器、法郎、象牙雕刻等器物7万件,书画约1万件,图书文献57万件。其中珍藏着新时器时代的玉器,西周的毛公鼎,宋代的汝窑、官窑,明清的青花瓷、法郎,乾隆的玉玺等稀世珍品,被称作镇馆之宝的清代玉器杰作“翡翠白菜”,仿佛诉说着光绪皇帝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里珍藏着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等书法艺术及唐寅、郎世宁、张大千等绘画艺术的真迹,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等等。这流光异彩的世界让人流连往返,我无时不刻地为祖先的知识和智慧所熏陶,更为作为华夏子孙而感到荣耀和自豪。
当晚,富美大姐一家三口请我们吃饭。这家餐馆名叫“吃饭”,全是台湾小吃、土菜,风味十分独特。其中有一道“猪油拌饭”,这使我想起在改革开放前生活困难时期家里吃不到菜,就把猪油、酱油和米饭搅拌在一起吃。虽然这道小吃在台湾得到了改良,但我感觉依然象当年的味道一样香。我曾与富美大姐谈起美国对台湾军售一事,她说,台湾人对此也有看法,为什么要拿那么多钱来买武器,而不去搞基本建设呢?
美在阿里山
4月13日,我与文忠、欣美和几位博士生一起去游阿里山。阿里山,这个台湾的标志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大陆人向往的地方,“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曾带给人多少美丽的遐想和无限的思念。
郁郁葱葱的阿里山不时裸露出大片黄土,满目创痍,仿佛诉说着去年一场特大洪水的灾难。这场特大水灾不仅冲走了大片房屋和村庄,冲毁了大量的植被,一些上千年原始森林的参天古树也在劫难逃,倒在地上成为永远的历史。此情此景,让我哀惋长叹。
通往上山的小火车还未修复。我们便徒步登山。虽然经历了一场灾难,但这里依然樱花烂漫,杜鹃盛开,雄伟高大的原始森林根深叶茂,一片生机,充分彰显了大自然的生命和顽强。一进山,我便闻到浓烈的树木清香,这种香味是任何山上都没有的,树木的清香一直伴随我走完整个阿里山。“是什么香味这么好闻,满山都是?”我十分惊讶地问文忠和欣美。他们告诉我,这里山上长满了桧木,桧木是珍稀树种,可以做香料、精油,是阿里山的特产。
傍晚,我们来到阿里山旅游商品市场,这里的茶叶、桧木精油、芥末都闻名遐迩,各种旅游工艺品不但制作精致,而且是大众价格。我在内地基本不在旅游地购物,一是担心假货被骗,二是担心价格太高被“宰”,三是商品粗糙回去被扔。但在阿里山购物基本没有顾虑,所有物品明码实价,绝无假货,市场十分规范。文忠告诉我,如果顾客投诉假货,商家要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我想,这就是“童叟无欺”的美德!
阿里山最壮观的景色是日出。我曾有幸看过黄山日出,这是世界上最美的日出,充满着神奇、磅礴与浪漫;还看过北戴河的海上日出,蔚为壮观。阿里山日出依旧让我夜不能寐。第二天清早四点,我和文忠、欣美顺着上山的小路匆匆赶往日出景点。不一会儿,游客纷纷而来,一名讲解员义务为大家讲解。五点钟的阿里山十分寂静,略带寒意,天微微变蓝,山林仿佛置身于剪影之中。大约近六点,彩霞划破了蓝色的宁静,万道霞光象神秘多彩的画卷变幻无穷,通红的太阳仿佛象孩子害羞的脸,从天边顽皮地跳跃缓缓升腾,当太阳金光闪闪升上天空时,如佛光普照大地,照耀着我们的脸庞,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我终于看到了“阿里山会跳的太阳”。看完日出之后,景点还专门为游客准备了免费品尝的樱花蜜。
此情此景,让我看到,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一样勤劳勇敢,善良质朴,热情好客,我由此想起温家宝总理的话,要是“两副画能够合成一副画”该有多好啊。
(作者简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