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时刻,学校在花池中种下了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并决定作为学校的“象树”号召全体师生去学习他所展示出来的品质和精神,毋庸置疑,“象树”就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象征。这颗“象树”的到来增加了全体师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给学校的文化建设增加了新的内涵和品位。

银杏树生命力强,是著名的长寿树,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亦称植物界的“大熊猫”。银杏树不计较环境的优劣,不在乎气候的冷暖,不在意土壤的肥瘦,只要有足够的水分,有点营养的地方,它都能生长,体现了银杏心底无私,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的精神。银杏,又叫“公孙树”,寓含“公种树而孙得食”之义。银杏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恒久的精神品质,一直都被文人学者所推崇和赞颂,历代文人墨客都留有描写银杏精神品质的美妙诗篇。从银杏的生长习性来看主要有“仁爱”、“自强”、“淡泊”三个方面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银杏的“仁爱”精神,“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都是儒家提出的做人规范和准则。银杏树干擎云天、浓荫华盖,具有仁者的风度。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银杏树的生存过程真正体现了儒家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修身准则:根固中华大地,广施仁德,成为集果、材、药用和观赏于一体的资源物种,向世界奉献“仁爱”之心。同株银杏大树根旁萌发出许多代小树、相偎相依,则是银杏树的“仁爱”精神的又一种表现。身为人民教师,当然也需要有“仁爱”的精神,用“仁爱”之心去教育,去感化每一个学生。

银杏的“自强”精神,银杏树的适应性强,北自辽中、南至海南,东起台湾阿里山、西到甘南、云贵,遍及我国30个省区,都有银杏树的栽培分布,只要有立足之地,就能顽强生长。许多古银杏树历经千百年沧桑风雨,虽虬枝百结,但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随着岁月的流逝,物竞天择,自然界中许多树种都被淘汰,而银杏树则顽强地生存,体现出对生命的自觉意识,这正是银杏树的自强不息精神之体现。

银杏的“淡泊”精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中国人追求理想情操的最高境界。《庄子》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也,圣人之德也。”银杏树有花不显,无桃李之芬芳、无百花之艳丽,安然自在,神定情闲,仍以虚静笃,立地擎天,表现出“淡泊”的精神情操。郭沫若赞美银杏树超凡脱俗的品格和“淡泊”的精神情操:“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入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细细想来,校长倡导的“见贤思齐,知行合一”的校训理念和“以德治校、以文化人”的管理理念与银杏所体现的精神有某种必然的联系。我想,作为人民教师也应该有扎根教育的情怀,也应该有银杏一样的“仁爱”、“自强”、“淡泊”的精神。如果一所学校的全体师生能够长期在一种特有的文化底蕴熏陶下,同时在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下,以埋头苦干的行动作表率,这所学校就一定会枝繁叶茂,不断结出胜利的硕果。校园里的这颗银杏所展现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就是对校训具体而鲜活的诠释,他虽然沉默不语,但必将永远成为我们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作者:汤勇文临湘市第六中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