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广东四大商帮之一的“客家商帮”的发展史
摘要:客商,即“客家商人”的简称,客家商帮是明清时期广东四大商帮(潮汕商帮、广府商帮、客家商帮、海南商帮)之一。因为强有力的社团组织以及海外网络的延伸,在近现代社会剧烈变革中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不断演变壮大。至现代,客家商帮(简称客商)已经超越传统商帮的内涵,演变为全世界客籍实业家的组织,是华商网络的重要成员和积极组织者。客家商帮及其成员在近现代史上有重要影响,对其形成演变以及历史影响的研究有助于当前商业文化建设和儒商文明的弘扬,对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也有积极作用。
客家商帮主要代表人物有:张弼士、张榕轩、张耀轩、胡文虎、胡子春、郑景贵、叶观盛、蔡殷宝、朱梅麟、曾宪梓、田家炳、罗新权、邹文怀、罗桂祥、李莱生、伍淼源、黄馨祥、熊德龙、彭云鹏、曾立强、管保强、叶焕荣、温惠仁、张一鸣、王兴、林立、李河君、李东生、姚良松、张学政、缪寿良、叶澄海、温鹏程、彭国远、杨钊、古少明、魏应州、黄明智、蓝铧缨、侯沐凯、李金松、伍墨章、杨克林、余德耀、他信、英拉、伍万通、伍伦盼等。
发展历史
“客商”,是客家人中的商人。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的民系之一。在商界,客家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客商一词,首先出现于明清之际,是当时广东的四大商帮,以这个民系命名的商帮,以福建、广东、江西三地的商人为主,背后是遍布全球的1亿多客家人。这种突破地域界限的商帮,以文化为纽带,保留着中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守望互助,共同守护精神家园。
中国古代社会素有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的传统,而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客家人却并不轻商,形成了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对商业的重视是由客家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为了谋求生存,保全自己人格的尊严,越来越多的客家人选择实业创兴、锐意进取、创造财富。正是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客家人突破轻商思想的束缚而积极向上、自强求富、吃苦耐劳、敢于冒险,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商帮(以下简称客商),是明清时期广东的四大商帮之一。传统社会中商帮的意义主要是以行业或者地域为节点而形成的一个商业帮会,而客商是以共同的文化基因形成的商帮,因此是一个更强调文化内涵的商帮。近现代的客商已经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帮会的概念,而是形成了一个全世界客家商人、实干家的组织网络。客商也在艰难而独特的商业开发生涯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经商理念和商业文化,也就是客商企业家精神。
千百年来,客家人作为历史上的一个流动族群,四海为家,他们习惯上把自己的出生地叫作“胞衣迹”(客家话)。哪里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哪里就是家,处处为客处处家。,铸就了“诚信为本、创新为道、家国为魂、融通四海”的客商精神。近百年来,客家人从广东梅州等地远渡重洋外出谋生,遍布港台及东南亚,产生了一大批创富成功的客家商人。张裕集团的张弼士,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早期客商的代表人物;“化工大王”田家炳,“领带大王”曾宪梓,“东南亚钢铁大王”何侨生,“毛衫大王”吴惠权,“国货大王”余国春等则是当代客商翘楚。这些客商,大都是“布腰带出去金腰带归来”,写下了一个个创富的传奇故事。多年的游子生活,也让客商对家乡、对祖国总有种特别的眷恋。
年10月13日,首届“世界客商大会”在广东梅州举行。会上,海内外多名客商第一次团聚,正式向世人宣告,客家商人将以一个群体名词“客商”打天下。
年11月4日,梅州首家村镇银行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在梅县区宪梓北路开业。梅州银行业和普惠金融从此增添了生力军。这也是广东省山区市成立的第一家村镇银行。
年12月5日,第二届世界客商大会期间成立了嘉应学院客商研究院的成立,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客商的学术研究和传承弘扬客商精神,培养更多的知名客商人才。
年8月31日,广东省客家商会、深圳潮汕商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深圳大百汇中心举行,客商潮商两大商帮组织首次联手合作,共建经济发展联合体。标志着潮客两大商帮正式迈出了联手合作的第一步,通过整合双方资源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携手打造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联合体,使潮客商帮在华南地区、乃至在全国经济版图上发挥更大作用,共同为新时代“幸福广东”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年10月12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开幕式上,梅州市首批14个海外经贸文化联络处授牌。14个梅州海外经贸文化联络处分别设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毛里求斯、南非、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这是梅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创新举措,对梅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有积极作用。此举不仅得到了省政府的赞许,也获得了兄弟地市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