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病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那些爱情里一味索取的人,

从未真正地爱过你

在现代人的感情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放弃部分“自我”,来成全一段关系。

其中最多的理由是:三观不合。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因为价值观人生观的巨大差异而分开,但大多数关系破裂的根源远没有这么简单。

虎扑上曾有个有名的帖子:《朋友给结婚两年的妻子写了一封信,真惨….》

信中说,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争吵与妥协”中度过,彼此感到“委屈与不满”,我们“将生活过的如此不堪”……

他把原因归结于“三观不合”。“满眼望去的只有绝望”。

读完才发现,“三观不合”只是关系破裂的表象。

问题的实质是:他从来没有被另一半真正理解过。

“我想为我的父母分担一些经济上的压力,你却不理解,你不仅不理解。反而指责我没有把钱花在自己的小家庭上,用来满足你买奢侈品的需求。”

“你对我的父母说,他们不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我凭什么要尊敬他们,你希望我认同你,可请你记得,我也是他们的儿子?”

“你说我抠门,对你和儿子斤斤计较,而两年来我除了抽烟、加油,几乎没有个人开支,我对待的最抠门的人,是我自己。”

“我除了心寒,还是心寒......因为一个人所有的付出,都没有被理解,只收获了无穷无尽的抱怨与不满。”

或许两个人都有错,纠结于此已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为什么曾经相爱的人会把日子过得如此“不堪”?

男生说出了原因——“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感情也一样。

所谓夫妻,是“互相取悦”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索取。

为什么我们在关系里那么累?

因为感情里有太多“索取主义”——“你必须无条件无原则满足我所有需求,否则就是不爱我”的强盗逻辑。

根源是,一个人在感情里,没有同理心。即:一种理解和感知对方痛苦的能力。

玛丽·伊里戈扬在《冷暴力》里说,

有些人为满足自身对获得钦慕和肯定的无尽需求,一定要以贬抑他人的方式来维护自尊,继而握有权力。由于他们不在乎与他人的关系,也就不会有同理心,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

而尊重的意思是,重视他人身为人的价值,并知道我们可能带给别人的痛苦。

所以那些爱情里一味索取的人,从未真正地爱过你。

因为他们在婚姻里,只看得见自己。

02

“三观不合”,不是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

没有同理心的人,真的不适合进入婚姻。

他们可能因为彼此细小的差别,就走向婚姻破裂的结局。比如,著名的“三观不合”论。

举一个经典的例子。

她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他觉得在家下载来看就行。

她喜欢一家人每周至少一次外出吃饭,他倡导勤俭节约,觉得太浪费钱。

她喜欢在工作之外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学烘焙、考驾照、学插花等,他觉得不要瞎折腾,专注于一件事就好。

谁都没错。最后,因为“三观不合”,他们分手了。

假如我们用同理心来看待对方。

她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他虽然喜欢在家下载看,但觉得她喜欢去电影院有她的道理,于是陪她去了,结果影院的3d效果真的还不错。

她喜欢一家人每周至少一次外出吃饭,他虽然倡导勤俭节约觉得太浪费钱,但觉得妻子是想大家一起开心,还是决定去,果然一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日。

她喜欢在工作之外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学烘焙、考驾照、学插花等,他虽然不喜欢瞎折腾,但还是大方称赞妻子的插花,鼓励她创作,家里变得越来越漂亮,人的心情也变好了很多。

改变一个视角,结局截然不同。为什么?

很多人认为的“三观不合”,大多只是“与我不合”,而我又不想理解和接受对方而已。

想起了小时候很喜欢的诗人席慕蓉和她的丈夫。

席慕蓉从小学油画,喜欢艺术。她的丈夫刘海北则主攻物理,沉迷于理科世界中。她对丈夫一见钟情。

有一天,席慕容去看刘海北,正遇上他感冒。她就去男生宿舍厨房煮一锅粥给他。轰动了整个男生宿舍楼。刘海北当然就被迷惑住了,以为席慕容是个贤妻良母。

真相是,席慕荣根本不喜欢做饭,也做的不好吃。结婚后,刘海北总笑自己,“被一碗稀饭给骗了。”

后来,读小学女儿忽然蹦出一句话:“以后我做了妈妈,一定会在家里用蒸笼蒸很多包子、饺子、发糕,让我的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可以吃到那些胖胖白白又香香的点心,这样他们就会有很幸福的感觉。”

席慕蓉在一旁哑口无言,心中充满了罪恶感。

丈夫刘海北却出来圆场:“可是,要有一个像你妈妈这样的妈妈也不简单啊!你想,有谁家的妈妈可以一高兴就开车带你直上阿里山?而且一去就玩个几天不回家的呢?”

他在《家有名妻》里写,“其实名妻(席慕蓉)也是一个很好的内助。除了煮饭以外,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大多能做。”

有人说,席慕蓉的一颗诗心,源于一个温柔的爱人。一个有着理解她,支持她,同时爱着她的缺点和优点,有着强大同理心的男人。

他并没有因为妻子不爱做饭,就评价她不是一个好妻子。更没有因为一个差异就觉得两人“三观不合”。反而在女儿面前为她说话,告诉女儿:

你的妈妈虽然不做饭,但她真的很棒。

年秋,刘海北因病去世。席慕蓉回忆道,“他是我最大的支持者,我有今天,一直都是他在我的后面,他对我很宽谅、很大度…..我想谢谢他。

她说:我现在追悔的是40年的婚姻,我怎么没有更多地去爱这个人,怎么没有更加去珍惜这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我错过的不是只有我的青春,我错过的是我唯一仅有的、整整的一生。”

如果说爱情是盲目的,同理心就是一双眼睛,让你看到对方掩藏至深的“喜”和“悲”。

大部分时候人们争吵,要的从来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在说,“我希望你能看到我的痛苦,我的悲伤,我的努力。”

一个人感情里的成熟,恰恰始于你不再一味干涉或批判与你不同的价值观,开始真正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因为我对你有同理心,即使三观不同,但我也会尽力理解。如果你选择坚持你自己,我就愿意在你背后支持你。

03

真正的爱,自带理解的光环

大多数人都习惯用吵架“解决”问题。在惨烈的“撕杀”中,爱情存活的几率太小了。

是什么让人们宁愿撕杀得精疲力竭,也不愿“牺牲自我”理解和包容对方?

因为,我们都想做那个获得爱,而不是主动付出爱的人。

《和陌生人说话》里那个把爱人送到零下℃的男人是个异类。

年5月8日,展文莲因罹患肺癌晚期陷入弥留。她的生命系统被主动撤下,绝望之际,桂军民偶然接触到了人体低温保存的宣传。

“停下来,冻着,人睡进去。”等到技术成熟时再解冻继续治疗。虽然这项技术被称为“一个可能永远不能兑现的承诺。”,绝望之中的桂军民还是决定冷冻自己的爱妻。

于是,展文莲成为了中国第一例人体全身冷冻者。

为什么一定要留住她?

因为,“舍不得”。

“等到你家里面真的有个病人,躺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你最心爱的人,你就看着他一天一天去衰亡…..你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想留住她。”

初三就认识的两个人,在新疆建设兵团相识,相恋,然后相濡以沫三十年。

高考后,桂军民考上大学,展文莲回到山东老家。他去看展文莲时,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他们姊妹穷的,买菜都是这边收摊了,她们去了捡烂菜叶子捡回家。”

因为各种原因展文莲不能离开山东老家,桂军民理解对方的难处,他下定决心毕业后要到山东陪她。

陈晓楠说,“等于你做了很大的牺牲。”

桂军民笑了,“什么叫牺牲呢,我总觉得去爱一个人,你什么就应该接受。包括你吃点苦,受点罪。你真喜欢她,真爱她,那也不是苦。最起码你还能跟她在一块了。都补偿你了,是吧。”

真正的爱,自带理解的光环。这是它与生俱来的气质。

作为一个前途无量的大学生,桂军民不需要提醒自己理解对方的难处,也不需要找理由说服自己到对方的城市。他只知道,我很爱这个人。非要说好处,“最起码你还能跟她在一块了”,这就是莫大的好处。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道出爱的本质:

爱首先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在已经惯性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的现代情感关系里,我们都太强调自己的“牺牲”,而忘记爱的本质就是主动的付出。

“你为什么不能为了我放弃现在的工作到我的城市来?”“你为什么不能为了我跟你父母要钱买房?”“你为什么不能为了我早点下班来陪我?”“你为什么不能为了我放弃出国的机会,和我一起在国内生活?”

爱一个人,就是不要求他完全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不把对方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去使用。

而当同理心这种感情里的必需品,变成我们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东西,我们离真正的亲密关系就越来越远了。

最后

《纽约,我爱你》短片里,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画面。

一对老人为庆祝63周年结婚纪念日,走到海边去看日落。奶奶走的很快,爷爷却因为腿脚不便走的很慢。

爷爷抱怨,你是不是赶着去哪?

奶奶回击:以你走路的速度,我们明天才能到。

于是爷爷为了配合老伴的速度,加快了步伐。

看着爷爷吃力的表情,奶奶又慢下来,问道,“你确定吗?我们不赶时间。你别走那么快。”

他们配合着彼此的速度,一步一步走到了海边,挽手看着日落。

这一段路,就像一对恋人的一生。

两个人走一辈子,步调不一致,是件太平常的事了,而我们总喜欢夸大彼此之间的差异。

步调不一致时,不要对对方说:

“你在干嘛还不快点跟上来”“你怎么那么慢,总是要我等你!”

“你能不能为我着想一点!”

“你怎么那么自私….”

多一点同理心。一段“完美”的亲密关系,一定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毕竟,一个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呢?

无非是为了在漫长、无趣又平凡的岁月里,一起享受,携手并进。

如同杰奎琳·诺瓦格拉兹在《BlueSweater》里所写:

我们每个人最需要自我强化的品格特质就是深切的同理心。因为它会为我们带来最强烈的希望,而这正是人类共同存活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