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时期随郑氏来台的风水师或有多少高官通晓风水,史无记载,然连横先生曾云:“永历二十四年冬,沙辘番乱,右武卫刘国轩讨之,大肚番恐,窜于埔里社,逐之至北港溪,驻军于此。光绪十八年林朝栋亦驻军于此,辟草莱、川汗陌,见此碑,为刘国轩所建。朝栋见之,凯改名时贤庄,垦田百数十甲,今此碑汲于丛莽之中。”

由此可知刘国轩先生至少为风水形家高手,由明郑时期台南七个小高地皆建置庙宇,莫不合乎风水学的原理。且对于荷兰据台时期合乎风水原则的建筑持续沿用,未加毁坏。

到了清朝时期由府衙、武庙、文庙等位置的设立,一一实践风水论述的原则,此可由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的一位三元玄空派风水师阂光中先生,对当时台湾府城进行过分析,而收入于《台湾采访录》:

“府城龙脉,自马鞍山发下,平洋二十里,直至东门进城。由卯乙人首,分枝结府学、道、府置等处(镇台置由东北傍龙而结,不在此龙内)。主龙直结红毛毯,震龙兑向,左边武庙,右边县置左右高起为砂,两界水绕聚明堂,其主龙之结,确证明矣。论其来龙行度,起则高而不昂,伏则续连不断,正和龙形之行步也。红毛楼系龙之头首,由东至西,有直奔大海之势。安平镇即龙之珠,龙头不压动则水必泛、而珠必滚,是以前人起高楼镇压者,得其法也。”

由此可见,清朝时期在台湾是如何的重视龙脉堪舆。

台湾南投极负盛名的日月潭国家风景区之地名,也是因为水潭的形状,东侧圆大似日,西边狭长如月,因而称之为日月潭。其实,从高处眺望日月潭,潭岸曲折蜿蜒,四周峰峦环绕,呈现出名山大水的不凡气势;其曲折的潭貌酷似堪舆学中“九龙朝案”的绝佳地理。

因此,后来许多风水师傅皆认为日月潭从四周山峦向潭面延伸的半岛,便有九条钻进水潭的活龙,称日月潭拥有“九龙抢珠”之绝妙风水,因此潭畔有诸多与龙相关的地名,包括仑龙岭、青龙山及二龙山等等,而日月潭本身亦曾有“龙湖”之称,于是位于台21线公路要进人日月潭区的地方遂称为“九龙口”。

台湾风水传说大多与动物形体结合,例如龟穴、蛇穴、蛤蟆穴等,甚至是螃蟹穴也有相传。而有风水传说认为剑潭山为蛇穴,亦有一说为鼠穴。称蛇穴的传说认为,日本人不将台湾神社设干台北市圆山或是剑潭边缘,而是修建百米参道,将神社立于剑潭山顶上,此位置即是蛇穴的七之处,要“打蛇打七,所谓害也”,这表示出日本人企图以七之地镇住龙脉,藉此建立声势控制台湾。

蛇穴到了现代,由于北安路隧道于蛇头开通,相对将此穴给破了。不过,最广为流传的,即是所谓“龙尾穴”,这个风水学说认为剑潭山龙脉乃是一条隐龙,这条隐龙只在平地露出头尾两端,而台北市剑潭山恰是隐龙龙尾,与台北市木栅指南宫猴山上的“龙头穴”遥遥相对。现在的圆山饭店金龙厅就是采取此风水理论,金龙厅入口的金龙喷泉,就是龙尾穴的穴眼上。

金龙厅的这条金龙,也是台湾神社的遗物,原来是铜龙,设立于神社的神苑的水池上,一样成为喷水池的景观,并且幸运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躲过了美军的轰炸而保存下来,后来圆山饭店将铜龙镀金,转变成为金龙厅“百年金龙”的主角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