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姑娘》
杭州市余杭蔚澜学校吴迪
本课从高山族《杵歌》示范唱入手,在聆听、模仿中找到高山族音调特点,通过多种体验带领学生了解作品、体验少数民族音调特点,找准我国不同地区民歌的腔调和韵味。在设计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体验探究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并敢于声情并茂的表演,为学生感受不同地域民歌作品提供更多机会。
本课选自人音版第十一册第六课《两岸情深》。本课四首作品以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了解宝岛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音乐中带领学生建立“两岸人民一家亲”的情感积累。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由邓禹平作词、张彻作曲,写于年。本曲采用高山族山歌音调谱写而成,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民歌,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较为突出。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歌曲采用规整的一段体结构,是一首典型的五声调式作品。本曲共六个乐句,除连接句外其他乐句较为相似。乐曲引子部分的甩腔音调,给人们带来引人入胜的听觉吸引力。
本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力,对少数民族歌曲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纵观小学教材,台湾童谣、歌曲数量较多,但具有台湾少数民族音调特征的歌曲却只有《阿里山的姑娘》,笔者解析文本、深挖小学与初中教材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具梯度性,做好小初衔接的前期铺垫。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
文化理解
学科教学目标
领域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通过学唱《阿里山的姑娘》,带领学生感受台湾同胞载歌载舞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
二声部回声体验、肢体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教学实践手段。
以高山族《杵歌》音调带领学生探寻少数民族音调;图形谱寻找乐句之间的关系。
体验少数民族民歌音乐魅力,加深学生对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的意识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本课《两岸情深》中的四首作品均以不同形式呈现了台湾地区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加深整体文化认知程度。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熟悉高山族音调特点。
认知、
技能
在聆听、体验中感受音乐特质,找准我国不同地区民歌的腔调和韵味。
过程与
方法
高山族《杵歌》音调示范唱,在聆听、模仿过程中,找到高山族音调的特征特点。
1.体验高山族民歌风格与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歌曲中引子部分中延长记号和主题部分一字多音部分的准确演唱。
(一)高山族民歌导入,一同走进台湾
1.聆听音乐,律动高山族舞蹈
2.教师范唱,体验高山族劳动歌舞《杵歌》片段并加入杵舞动作
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高山族民歌片段,想请你们为老师的演唱伴奏
导入环节教师以《杵歌》音调示范唱切入,并在演唱中加入学生的“杵舞”伴奏,力求让学生从教师范唱、聆听中感受高山族人民热情、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根据高山族山歌音调创作而成,且与高山族劳动歌舞《杵歌》节奏、音调有相似之处。同时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一定是歌舞结合、互相融合的。通过梳理教材,笔者发现《杵歌》是初中七年级《小调集萃》中的民歌之一,在老师《杵歌》示范演唱中,带领学生体验感受,发现地方区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共性,在探寻少数民族音调的同时,拓宽学生对民歌的认知面,力图通过此种尝试为六年级学生小初衔接打下知识性的传递基础。
(二)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体验高山族音调特征
1.感受自由,学唱引子部分,尝试体验二声部
师:同学们,从高高的阿里山上传来了这样的声音?
师:回荡在阿里山的声音倒映在日月潭的湖边上,你们猜声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变轻、变弱、变得柔柔的。
师生共同体验回荡在山谷中的声音和倒映在湖面上的声音,体验二声部。
本课作为一节歌唱课,歌唱状态、高位置的发声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借助引子部分自由、悠扬的音乐特点,加入发声练习和二声部演唱教学环节,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和声效果,还可在学生体验学习中提升其音乐歌唱能力。同时,在主题音乐学习中深化学生对少数民族音调记忆,通过多重体验加深学生对典型节奏的运用与把握。抓住歌唱课的核心要素:体验与感受并存,如何通过体验、感受、歌唱,了解音乐中有什么?为什么会用这种音调呈现?让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努力让学生音乐素养与音乐学科思维发展达到同一水平线上。
2.“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主题乐句
师:高高的阿里山上又传来高山族姑娘和小伙儿的歌声,你们听她们唱着什么?
(1)教师示范唱,并加入杵舞伴奏
生:高山族人民热情、豪爽的性格,高山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场面
(2)自主尝试加入歌词演唱,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发掘难点乐句并进行个别指导教学,让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根据歌词男女生合作演唱主题乐句,加深学生对歌中“美如水”和“壮如山”的情感体验。男女生对唱深化学生对“阿里山的姑娘”乐句的理解分析:即柔美又富有节奏,两种节奏肢体交织在同一乐句的音调特征。
本曲作为一首较有难度的歌唱作品,在分析教材过程中不能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