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9°26′—29°41′,E°52′—°8′)
相识庐山,是从诗开始的
向往庐山,也是从诗开始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朝时期,年轻豪放的诗人李白沿长江而下,登临庐山。看到这片气势雄伟、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山水,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折服,只见对面一条银河似的瀑布轰然跌落,在阳光的映照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奇伟瑰丽。
伴着耳边龙吟虎啸般的瀑水声,李白诗兴大发,随即赋诗这样一首《望庐山瀑布》,这片奔腾的秀水,便随着这首佳作弥漫成一种情调,凝聚成一股力量,镌刻成一种记忆,浩浩汤汤的流向世间,悠悠荡荡的流传千古。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由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
这首《题西林壁》便是其中的一首,言简意赅地为我们展示了庐山峰峦起伏的壮丽景色,并形象地表达出了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在这短短的两句诗中,便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元和十二年初夏,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与好友在暮春四月初八登庐山赏景,游到庐山香炉峰顶的大林寺一带,发现由于山里的温度低,别的桃花都已凋零,但却唯独这里的桃花开得正艳,于是怀着惊喜的心情挥笔写下《大林寺桃花》一首。
自此,白居易的咏庐山桃花诗很快被流传开来,很多人慕名前来庐山大林寺欣赏桃花,这里也就慢慢地被后人叫做“白司马花径”。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当年毛泽东主席的这样一首诗,让庐山的仙人洞声名远扬,来此游客必一睹它的容颜方可尽兴。仙人洞可谓是一“奇”洞,这里有一处神奇的乳泉,浮空而落,世人称之为“一滴泉”,许是得到“仙人洞”这一名称的庇佑,据说,“一滴泉”不受俗世变化影响,独自在此滴了上千年,不枯不竭。
巍巍仙山,渺渺佳境。庐山的自然风光瑰丽神奇,令无数文人雅士为之竞折腰,他们或登临绝顶,或仰望苍山,或幽谷探险,或挥笔书豪,一路走来,目光所及之处,仿佛看到了悬崖绝壁间古人们在此留下形形色色的步痕,也似乎听到了溪水深涧中,回荡着千古不灭的歌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