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医治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20/6012479.html

□王家安

年2月1日,荷兰驻台湾兵官代表正式签字,向民族英雄郑成功投降。写满殖民耻辱的《热兰遮城日志》记到这一天黯淡搁笔。

年,甲午战败,当台澎诸岛要割让日本的消息传来时,辞官返乡的台湾诗人丘逢甲咬指写下“誓不服倭”的血书,和乡民们一起自发抗击。他们的精神坐标,正是两百多年前誓保华夏领土的郑成功。

为鼓舞士气,丘逢甲在老师台湾巡抚唐景崧题郑成功祠堂旧联的基础上,改写了一副新联对外宣布:“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郑成功从一个秀才,到万人敬仰的延平郡王,苦苦撑起半壁江山,自然为读书人增得颜色;而后来驱荷保台,更是鼓舞着无数国人胸襟。丘逢甲此时改写这副对联,正是借题发挥,实为爱国抗倭之宣言书,至今读来还让人心潮澎湃。

在台湾,人人崇敬的华夏英雄,近有郑成功,远则关云长。宝岛各地都建有关庙,也时常能够见到有着“太平老人”之称的草书大家于右任题写的一副对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千百年来,无论何地,认可关羽“忠义”的人,都有着浓厚的家国大义。故而于右任当年此联一写后,就迅速传开,在台湾多地的关庙,在于右任家乡华山脚下的关庙,在关羽家乡运城的解州关庙,乃至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外关庙,如今都挂有这副对联,是因为这两行文字直击人心,让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共鸣。

忠义二字,一直印烙在于右任心底。一生心系“天下太平”的他,暮年之际,曾为蒋经国坦诚书赠一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乃是对蒋经国晓以“天下”“万世”之理,希望他能成就功在民族的“万世之名”。这副联语,如同他那广为流传的《望大陆》一样,充盈着浓厚的家国情怀。20世纪80年代,廖承志先生曾在致蒋经国的信中引用此联,再度推心置腹,劝小蒋先生以大义为重。

年11月10日,于右任怀着未竟的民族大义与世长辞,依照他“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的遗嘱,被安葬在台北最高的阳明山,墓园依北风,向故土。台湾联家张维翰就此撰有一联:“西北望神州,万里波涛接瀛海;东南留胜迹,千秋豪杰壮山丘”。联文正是从他《望大陆》的诗意而来,纵那万里瀛海,隔不断盼望神州的乡愁。

港台著名作家梁羽生读过此联后感慨说,“台湾与大陆间隔一水,却一分为二;大陆与台湾朝夕相望,却不能团聚,只有那万里波涛,仿佛是在倾诉着无尽的思念。”梁羽生以为,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一位豪杰敢于吐出“时时望大陆”的心声,“尽管他未能看到回归大陆的那一天,但他的遗志宏愿却为这里的山山水水增添了光泽。”

于右任还曾为台北指南宫书写过一联,联文的作者是他的好友、湖南湘潭籍有台湾才子之誉的张龄。指南宫供奉着道教著名神仙吕洞宾,和他有关的骑鹤洞庭湖、醉饮岳阳楼的神话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张龄把这些细节融入联中,写下“骑鹤定重来,与君纵目穷沧海;登楼如更醉,寄我归心过洞庭”的楹联。

因指南宫在“沧海”之上的宝岛台湾,故联中说吕洞宾若能骑鹤再来,可邀他一起纵目沧海,同登胜地,也像当年吕纯阳三醉岳阳楼一样逍遥欲仙。说到这里,满纸是家乡故事,自然勾起这个湖南人的乡思,“寄我归心过洞庭”,乃是借神仙之语,发人生遭际。值得品味的是结尾“穷”“寄”二字,穷是尽归眼底之意,寄是百般急迫之心。张龄之“寄我归心”,亦如于右任之“望我大陆”。

在指南宫一处墙壁上,有人曾以另一个和吕洞宾有关的“黄粱一梦”的故事,写下一句诗:“我如借得邯郸枕,不梦封侯梦故乡”,是说我要能得到美梦成真的“邯郸枕”,并不稀罕什么荣华富贵,只想去再看看那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哪怕是一顿黄粱饭,哪怕再多看一眼!其思乡之切,让人每每读之潸然。

年,台湾同胞马璧回归大陆定居,家乡政府和人民由衷欢迎。年马先生逝世,其湘中挚友、著名诗人田翠竹挽联曰:“效管鲍遂早论交,五十年离合悲欢,旧情不改;客台澎而思报国,三万里回归奔走,此志常新”,客居台澎之思,人皆怜悯;企盼归来之志,人共往之。

“九二共识”后,两岸交往更为密切。某次,在欣赏西北大漠诞生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后,台胞李淑源十分激动地写下一副春联:“零料夜巧裁,从教丝路飘花雨;倩妆春妙制,试向云途舞霓裳”,由对舞剧之赞美,流露出一个游子对故土的无限牵恋,让人想起《歌唱祖国》那句熟悉的旋律:“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那一弯纵目可穷的“浅浅的海峡”,隔不断古今乡愁。“九二共识”后,有诗人有感两岸未来,写了一副对联盼宝岛早日回归:“琼岛春光,阿里松涛,共床前明月;碧潭秋影,岱宗云海,皆禹后神州。”琼岛在北京北海,阿里山即台湾名胜,象征意义不言而喻,两地同春,共仰床前一轮明月,岂不“低头思故乡”?碧潭,亦是台湾胜迹,著名诗人余光中有一首同题之诗,正是借此诗来表达浓浓乡愁。无论台湾的碧潭,还是大陆的泰山,祖国大好河山,自大禹勘定九州之后早已便浑然一体,几千年来,处处皆神州大地,人人俱炎黄子孙。

回溯到清光绪十五年(年),台北至基隆铁路在轰鸣的汽笛声中开通,实现了台湾人民首次通乘铁路的愿望。通车典礼上,在其关键节点狮球岭隧道,晚清爱国名臣、台湾巡抚刘铭传欣然题写一联:“十五年生面独开,羽毂飚轮,从此康庄通海屿;三百丈岩腰新辟,云梯石栈,居然人力胜天工”,以崭新面貌书写民族自豪之感。

通车利民瘼,人力胜天工,自古谓“事在人为”。在近年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早已规划福州至台北的高铁支线建设。民间有感而发,一首《去台湾》朗朗上口,走红网络,“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年,去看看那情歌阿里山,还有那神奇的日月潭。”当然,还有刘铭传题联的狮球岭,张龄寄以归心的指南宫,和于右任凝望大陆的阳明山……

曾将台湾再次划归祖国统一版图的康熙大帝,也有缅怀郑成功一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年夏秋之际的台海局势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