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韩寒,就绕不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而且我相信不止我绕不过,就是韩寒本人自己出来说,也绕不过,甚至更绕不过。如果我说我自己的文学启蒙是第一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会不会显得有点low。其实不是啦,我的文学启蒙是《路边的小花》。
“小闹钟,滴滴答,
向前走,永不停,
时间对人最公平。
小朋友,爱闹钟,
分分秒秒不放松,
时间一去不回头,
分秒必争学本领!”
“阿里山、日月潭,祖国宝岛快归还!”
一整本儿童歌谣集,就记住了这些。不好意思,我这会儿有点意识流了。
这个17岁七门功课不及格但却用“七门红灯,照亮我的前程”来回应的此间少年,因新概念作文大赛而声名鹊起,从此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到现在,就还在牛X着。而且是以斜杠青年、跨越三个完全不同的行业的姿态在牛X着。
现在很多90后95后尤其00后,可能完全不知道韩寒跟新概念作文大赛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掌故了。记得韩寒在第一届大赛的获奖作品是《杯中窥人》,一等奖。而且获奖过程也颇有戏剧性。韩寒同学当时高二,知道这事比较晚,所以没赶上交稿的deadline。他爸领着他去见了评委,评委情急之下,抓起手边的一张纸,揉成一团,扔进桌子上的那杯水里——“喏,就写这个吧”。据说韩寒看了一眼,然后眉毛一扬,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一蹴而就,最后一炮而红!后来有人说,没有“眉毛一扬”这回事儿。扬没扬眉毛已经不可考,但扬眉吐气了是结结实实的。
《杯中窥人》和后面的《头发》一起,就像当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一样,风靡于所有初高中学生的课桌、案头。两届之后,韩寒就不再参加了,一是对于《头发》获得二等奖有些微词,二是他已经不需要这个平台了,人家已经能出专著了——《三重门》。三重门据说出自《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但韩寒自己也承认,他是写到后面才拿这个名字当噱头的。不管名字的出处如何,总之这本书一样是火得一塌糊涂,占领各大榜单之后迅速突破万的销量。靠码字生活的人都知道,能出书意味着什么,而能卖到万更意味着什么。很多学者皓首穷经一辈子,著作等身,加在一起的销量可能都达不到万这个数。人红是非多,火了之后,围绕着《三重门》的争议就从未间断、多年不绝。模仿围城就不说了,代笔问题竟然都成了当年互联网上的一段公案。双方隔空激战,连范爷都参与进来(现在想想,未必不是蹭热点),放话儿说要拿万出来砸。就是这么一本能牵动无数人神经的书。
这个封面就能唤起多少回忆
当年这本书更风靡于所有初高中学生的课桌、案头,成为课堂上开小差和课下不学习开小差时的必备品。因为当年不爱学理科,所以很多闲书都是在数学、化学课上看的,《三重门》是唯一一本让我在数学课上忍不住笑场,忍住就要憋到内伤的书。就这样,通过读韩寒的书,知道了钱钟书先生,知道了王朔、王小波,也知道了后来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