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东偎鄱阳大湖,南靠豫章故郡,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更是受我国古代文人的偏爱。
从司马迁“南登庐山,观禹所疏九江”,到陶渊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文坛巨匠余位登临庐山。
我们先来看“诗仙”李白的作品: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开元十三年,李白沿长江而下,第一次登上庐山。大江奔流、气势雄伟、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山水,让年轻豪放的李白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妇孺皆知。
再来看兼有“诗王”和“诗魔”之称的白居易的作品: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元和十二年初夏,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登上庐山,在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再看唐代名相张九龄的作品: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张九龄)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这首诗大约作于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之时,张九龄获玄宗恩遇对朝廷感恩戴德,这时的他从失去张说依靠的阴郁中走了出来,因自己的才华和德行获得皇帝的肯定而壮志满怀。
后来的苏轼来到庐山也写下了人尽皆知的诗篇: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这启示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这样写庐山: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毛泽东一生爱山,唯有庐山一而再、再而三地登临,并在此演出了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庐山是诗经,是美景,是电影,更是一部史书。早到《尚书》,晚到现在,庐山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变迁,陪伴着中国走到现在。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