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南京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同步调查启动,参与调查的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16岁的高中生,他就是魏弋翔。5年多累计50多次的观测、2万多张照片,记录了这个腼腆少年对鸟类的热爱。从小,魏弋翔就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妈妈说,他出门玩儿,总会带点奇奇怪怪的大自然“土特产”回来养,比如马陆、蝎子、蝾螈、壁虎……有一次竟然从水边带回来粘着孑孓的叶子,妈妈问他:“你是要养蚊子吗?”他回答:“是的,我要观察蚊子的生长!”养过这些奇奇怪怪的“宠物”后,妈妈现在对小魏放在家里养的各种鱼已经见怪不怪了。在小魏家客厅的茶几上,有一个鱼缸,鱼缸里大概有五六种鱼,都是他从不同的水域里捞上来的。每种鱼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他都知道。每次喂食都是他自己动手,生怕爸爸妈妈把他的宝贝鱼喂坏了。鱼缸旁边养了一小盆蕨类植物,还有一盆看上去眼熟、细看又不知道是什么的植物。爸爸介绍,那一小盆蕨类植物是小魏自己在野外观鸟时带回来的,想观察它的生长。另外一盆,其实是菠萝“头子”,小魏吃完菠萝以后,把菠萝上面的长着叶子的部分种在土里,看它能不能再长大结出菠萝来。五年级时,魏弋翔参加了江苏省观鸟会组织的一次公益活动,从此爱上了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从最开始的翻图鉴学习鸟类知识,对照着图鉴内容去公园里找鸟,然后把观鸟范围从南京逐渐扩大到全国,陕西、深圳、内蒙古、台湾,魏弋翔在台湾阿里山的山顶上还发现过一对珍稀的帝雉。之后为了观鸟,魏弋翔跟着父母,去过六七个国家,一共记录了至种鸟类,其中比较珍稀的鸟类就有近70种。年,魏弋翔去东台条子泥滩涂湿地寻找勺嘴鹬,蹲守时,一只红隼飞进了滩涂,将所有鸟群都惊飞起来,这时一群蛎鹬从魏弋翔面前飞过,他赶紧按动快门,留下了这张照片,并获得了当年“震旦杯”候鸟摄影故事大赛的优秀奖,这张照片也一直挂在他的房间里。每次去不同的地方观鸟,魏弋翔都会做足功课,在他的书架上,整整一排都是观鸟图鉴和各个地区的鸟类大赏,每次出发前翻一翻当地的图鉴,小魏便对接下来的行程有所准备。5月22日的同步调查中,魏弋翔和其他志愿者在幕府山西边的湿地发现了镇海林蛙、泽陆蛙、叶甲等生物。魏弋翔说,这比之前的观鸟收获了更多不同种群的物种,也进一步了解了长江的生物多样性。这并不是小魏第一次在长江边观鸟,他说,他曾经在南京绿水湾观测到全球濒危的青头潜鸭。当时他在芦苇荡里用单筒望远镜观测鸭群,结果在一群白眼潜鸭中发现了那只青头潜鸭。青头潜鸭在全球只剩多只,随着长江南京段生态的逐步改善,在绿水湾和龙袍,每年都会有一两只迁徙路过南京的青头潜鸭在这儿短暂停留。对于未来,小魏说:“我希望能考入北京林业大学的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毕业之后就能到各个自然保护区科研站或者环境保护机构工作。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我们身边这些可爱的‘精灵’,让野生动物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是我的心愿。”古今交融,展现别样的“长江之美”。“古韵新声话长江”栏目是“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每周推出一期。“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妇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交汇点新闻共同承办,于年6月5日正式启动。该主题活动是以孩子成长为视角,“长江大保护小使者”将持续12年不间断地进行纪实性记录,进而反映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过程。策划田梅统筹王高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