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语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香港电影一样共同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并以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而成为了华语艺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沿着特定的轨迹发展,孕育出不少经典佳作,并一直将独特的文化魅力传承至今。
如今的我们对于台湾历史所知甚少,对台湾电影文化的了解甚至不及对香港的百分之一,除了与香港电影金像奖齐名的台湾电影金马奖之外,台湾电影的起点、辉煌与转型我们一无所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由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办,华语万映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海峡两岸暨香港“十大华语电影”评选活动,希望可以促使大陆(内地)、香港、台湾三个地区的电影文化相互交流,使华语电影能够取三个地区之长处,共同实现华语电影中国梦。
年是台湾电影正式发展的元年,由刘喜阳等人创办的“台湾电影研究会”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标志着台湾电影萌芽阶段的起点,但到了年,日治时期的台湾电影受到了严重打压,甚至禁止拍摄人员在电影中使用中国语言,试图从根源上扼杀台湾对于祖国的文化认同感,直到年日本投降之后,台湾电影终于艰难地挺进了成长时期,政府也接管了日方的电影制作机构“台湾映画协会”与“台湾报道写真协会”将其合并为“台湾电影制片厂”。
此后,由徐欣夫创办“万象影片公司”拍摄了台湾光复后的第一部故事片《阿里山风云》,此片的幕后人员与创作团队皆成为了台湾影坛的中坚力量,在台湾电影的成长阶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到了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台湾重要的影视制作基地,许多来自香港的电影公司也开始进军台湾电影市场,通过独立拍摄或合作拍摄的方式催生出大批优秀影片,也成为了台湾电影发展的重要契机。
而真正标志着台湾电影飞腾发展的是60年代已初具规模的台语片,如何基明导演的抗日影片《青山碧血》、《血战噍吧哞》和张英导演的儿童片《小情人逃亡》,这些电影在当时全都取得了票房与口碑上的成功。
到了年前后,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变了当时的台湾制片方针,提出了“健康写实主义路线”,既“尽量发挥人性中之同情、关切、原谅、人情味、自我牺牲等美德,使社会振作,引导人人向善,走向光明。”这一方针的提出彻底改变了台湾国语片的发展方向,摒弃了艺术中的糟粕而走向了真正的艺术之路。也因为这一时期台湾经济的飞速发展,台湾电影金马奖评选活动举办了第一次电影盛会,终于迎来了台湾电影创作的黄金时期。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以琼瑶原著改编的浪漫爱情片成为了台湾电影的新宠,被称之为“金童玉女”的青春偶像形象也就此产生,并铸造了台湾自己的明星文化,而在这一时期,武侠影片也是另一大片种,年台湾武侠片《侠女》更是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综合技术大奖”。除此之外“寻根思潮”兴起使得部分心念祖国的同胞们开始尝试“不忘祖国、不忘祖宗”的主题创作。
到了80年代之后,台湾电影进入了低谷期,迫使当时的台湾影坛开始启用青年导演来进行电影创作,“新电影运动”也就此展开,这些新晋导演以反思意识开始敏锐地审视社会,大胆地直抒对于社会的意见与看法,对于人生的领悟与见解,尖锐地表现了经济飞速发展所造成的精神病态。
到了90年代之后,台湾影坛迎来了一位书写历史的导演——李安,并被称之为台湾电影复兴的新希望,他以中西结合的电影理念不但包揽了国内外各项大奖,更是为华语电影打开世界市场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后的台湾影坛开始与大陆产生了合作与碰撞,更是加强了两岸之间的融合与促进,而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与大陆电影金鸡奖也并称为三金奖被众人熟知。
海峡两岸暨香港“十大华语电影”评选活动,正是基于加强三地交流与互补的理念,希望可以通过自身力量,使得“华语电影”这个概念不断地完整、丰富起来,为了华语电影走向世界而做出贡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