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代的阿里山明信片
从卫星图可探查出基隆河流域早年头堵至四堵的区域
九份地名由来并非原本流传的九户人家。图为游客穿梭在九份老街。
陆客来台几乎必然造访的景点,如阿里山、九份,过去根据官方说法,阿里山的地名由来,乃是昔日头目名曰阿里,九份则是因为最早期住著九户人家。但在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员翁佳音与文史作家曹铭宗的探查、推理下,这些以讹传讹的地名得到更合理地「正名」,而曹铭宗期盼的正是:「对一个地方越了解,才会越有感觉,而去疼惜它。」
说起台湾地名的流变,其实和台湾的历史有莫大关系,先有原住民,后有各种移民,百年来又经历荷兰、西班牙、明郑、大清、日本、中华民国的统治,族群多元而使得地名流变複杂。
野柳原为恶魔之意
以北海岸知名的野柳来说,当地完全没有看到柳树,何来「野柳」之名?曹铭宗解释,其实是当年西班牙人航行基隆和淡水之间,在野柳岬角处经常会触礁搁浅,且时不时会遭原住民趁火打劫;因此在地图上可见,将该处标示为「Diablo」即魔鬼之意,日后则成为台语的「野柳」。
「九份」的地名由来,官方说法和各种中外文旅游简介都说,这里最早住九户人家,对外采购都要求分成九份,但曹铭宗提出质疑:「为什么台湾其他有『份』的地名却是不同解释?」从九份的历史来探究,曹铭宗得到当地文史工作室负责人罗济昆证实,九份在金矿业之前民众以合股煮樟脑为业,常以十口灶为一「份」,共九间脑寮,九份之名由此而来。
对陆客而言,宛若台湾象徵般的阿里山,地名由来根据《嘉义县志》说法:「相传昔日山胞首领名曰阿里,遂将此猎区称为阿里山。」但以阿里山邹族的习性,向来以土地山川特徵命名而非以人命名,事实上,最早的「阿里山」,应是平埔族原住民的命名,且并不包括现在的山区。
发现三堵、四堵位置图
住基隆的曹铭宗,从小看著八堵、七堵,但却从未有人告知四堵、三堵在哪里。经翁佳音的查证,基隆河流域在曲流地段多以「堵」命名,依此对照了卫星图和一份清代的地方契约,可知早年确实有头堵至四堵的地名,堪称两人《大湾大员福尔摩沙》一书的创见。
曹铭宗指出,两岸近年交流参访频繁,许多用词的差异也出过笑话,如台湾人说「泡汤」是泡温泉,但陆客听来是把事搞砸了!为台湾的地名「正名」,曹铭宗认为,也是让人更了解土地的身世,进而产生情感。(转自旺报)
徐正文简介:
北京市政协委员会港澳台侨工作顾问
苏州市政协特邀政协委员
台北市家长协会总会长
世界华人协会台湾分会会长
台湾中华黄埔亲属协会常务副会长
黑龙江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哈尔滨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
青岛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
记得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