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旅游业不景气之际,有人又打起了到联合国“申遗”的主意,不过,这样的尝试之前已经屡战屡败。

台湾联合新闻网2月18日报道,台湾嘉义陈澄波文化基金会、金龙文教基金会和台湾图书室文化协会等组织一年前共同发起“阿里山申请世界遗产推动联盟”,期望通过申请世界遗产的方式,“让世人认识阿里山的山林之美及林业价值”。

阿里山小火车(台媒图)

今年初,他们又成立“阿里山世界遗产协会”,以推动“阿里山林业文化景观”登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为目标,想“让国际看见台湾”。

“阿里山世界遗产协会”理事长郭盈良表示,“阿里山林业文化景观”遗产范围,包含嘉义市的产业区、阿里山的桧林区及连结山上山下脐带的铁道区。目前协会正与嘉义林管处商谈,针对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内的五大步道(眠月、塔山、水山、祝山、对高岳)规划具有特色的步道旅游,逐步重现百年来的林业历史现场。

一般人谈及阿里山世界遗产时,总以为谈的是“阿里山森林铁路”。主要是因为台湾“行政院”文建会(文化部前身)年广泛征集各界意见,评选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年“阿里山森林铁路”便被列为潜力点之一。如今,世界遗产的申请趋势已有所改变,郭盈良表示,目前世界遗产中心登录的个遗产中,文化景观占个,且近年来被指定为世遗的文化景观比重有上升趋势,因应此潮流,请教专家学者后,决定进一步扩及整个林业产业相关的文化景观,期盼增加申遗成功的机会。

“是否能成功不见得是重点,重点是过程”,郭盈良说,协会作为民间与相关公部门的合作平台,除凝聚居民共识外,也期望能累积相关知识资源。若有朝一日成为世界遗产,就会有更多资源能够投入,让居民更有荣誉感、也提高台湾“能见度”。

“申遗”为何屡战屡败?

将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报送世界遗产中心,经专业国际机构实地考察评估,并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做出最终决定。景点如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影响巨大,世界各地都积极申报。

但十几年来,台湾尝试在联合国层面“申遗”,已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却从未成功,曾引致岛内嘘声一片。

其中原因,年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分析得十分清楚:根据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申请国首先须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台湾不是联合国成员,无缘参与世界遗产的相关工作与活动,同样无法自行申遗。

台“审计部”年3月公布年“政府审计年报”称,台“文化部”以“申请登录世界遗产突破台湾外交困境”等理由,耗资近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8万元)预算,推动台湾18个景点申请登录世界遗产,预算悉数用尽,多年来却连遗产确认步骤都未办理。

年底台“文化部长”龙应台曾在“立法院”提出希望与大陆合作,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同时强调,文化遗产无关政治。国台办对合作建议予以正面回应,表示凡是有利于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见建议,都可以探讨。

两岸合作申遗是唯一一条可行之路,民间此前有过合作申遗的积极探索,但因台湾政坛的各种原因,也一直局限于民间层面。

如今台湾蔡英文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自断两岸交流之路,无怪“阿里山世界遗产协会”理事长郭盈良只能表态“重点是过程”了。

阿里山林业村林业艺术园区(台媒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