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姑娘廖子瑄的到来让所有人颇感意外。那是年11月,她背着一只双肩包,推开了上海金山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门。
那时候创业基地还没正式运营,仅仅是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而已,连手机地图都还没收录这个基地所在的地理位置。谁都不知道这个台湾姑娘是怎么找上门来的。当时,基地领导正在市区办事,听到这个消息,打了个车回来,专门接待第一个主动上门的客人。
“起风了”
25岁的廖子瑄在台北苦苦经营一间农产品小店。台湾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小,价格上又打不过东南亚进口产品。有好几次,火龙果滞销,果农们接二连三地给她打电话,苦苦追问,我们的火龙果甜度高,水分好,为什么人们还是吃越南火龙果呢。她也给不出答案。
这种情形让她想起小时候。她是台商二代,童年时期,家里曾经营过一家体育用品贸易公司。每年,她都跟随家人去东南亚参加亚洲区域的行业展会。一开始,展厅全被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参展商所垄断,大陆来的参展商只有零星的展位。慢慢的,局面扭转了。大陆厂商的展位从一个两个到三个四个,直到占领大半个展馆。那时的她,就像这些卖不掉火龙果的农民一样,怎么也想不通。
焦虑的时候,她喜欢抱着手机,紧盯每一条创业资讯,期望从中找到点什么,可以改变自己目前艰难的处境。当刷到那则上海市金山区创业基地落成的消息时,一种不妨试试的念头忽然蹦出脑中,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订了飞上海的机票。她性格中有一种说走就走的果敢,“我朋友都说只有我才能干出这种事”。
唯纶是在一年后来大陆的。年6月,43岁的台湾人唯纶离开台北,独自空降到东莞,开始创业之路。
她来是为了推广一种能治理汽车尾气的石油清洁剂。
在台湾,唯纶的长兄是此项专利的持有者,也负责生产,她跑销售。三四年的时间,全台湾已经有一千三百多辆汽车使用这种减排清洁剂,但市面上还有其它类型的清洁装置同在,竞争格局难以突破。
“但如果不是双创,可能真的不会来”,种种利好通过媒体传到台湾,她感到有点不可置信。同时,在大陆,每年新增燃油车数量在万左右。她和哥哥一商量,笃定这里才是一片更广阔的蓝海。
很快,唯纶住进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区配备的创业宿舍——一套两室两厅的公寓,装有空调、冰箱、热水器,房租为零,水电月开销在元左右。她喜欢这个住处,干净方便,周围聚集着一帮热气腾腾的创业者,门口小卖部的老板娘认定她是第一位台湾朋友,请她品尝自己煲的鸡汤,生病时送药给她吃。
专为支持台湾创业者而设的创业孵化器遍布全国多个城市,以上海、东莞和昆山居多,很大一部分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热浪而落地的,其中既包括各地台办挂牌成立的服务机构,也有大型台企自发搭建的公益性平台。
根据国台办发布的数据,截至年底,大陆共有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53家,入驻或服务台资企业近1家。孵化器为台湾创业者提供资源对接、创业培训甚至启动资金等服务。“我们这一代比较幸福”,唯纶不好意思再用“艰苦”两个字形容自己的创业生活。
唯纶在讲述自己的创业项目。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双创”的风一起,带动了一批像廖子瑄、唯纶一样的台湾创业者流向大陆。和他们的前辈,那些十几年前跨过海峡前来的老台商不一样,多年前的大陆还是等着被拓荒的热土,商机俯拾皆是,凭借台湾的先发优势,台商们很容易在这里收割财富。而现在,这片土地已经孕育出成熟的商业社会,很多跨过海峡的新新创客不再只是把大陆看作是淘金场,而是理想的定居之地。但同时,这里的机会被贴上价签,规则明暗交错。谁都说不清他们将在哪里觅得良机,又在何时铩羽折返。
初来乍到
头三个月,唯纶被巨大的陌生感围困。
这并非是她第一次来大陆,相反,她记不清自己来过多少次了。在台北创业之前,唯纶曾经做过模特经纪人,隔三差五地,她就带着手下的艺人到大陆赶通告。然而仅此而已,那时候总是工作完立刻就走,“睡遍了数不清的饭店”。除了饭店,她哪也没去过,更不知道这里人们的日常是怎样的。
现在不同了,她住在东莞,但为了拓展业务,南北到处跑。这片土地的辽阔与复杂,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领略到的。
“就拿汽油来说,北方的是乙醇汽油,南方的就是汽油”,在此之前,她以为大陆和台湾一样,烧的都是无铅汽油,也只用一套标准。她想把产品认证为“低碳”,百度上众说纷纭,她一条条看下来,依旧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应该准备些什么。事实上,配方不一样,各地政府对“低碳产品”的认证标准就不一样,这是她后来才得知的。
产品包装上,她本来用的塑料,北方客户告诉她不行,会结冰。“还有这种状况?”,于是立即告诉工厂,改成铝罐。
还有一些不成文的心得,比如北方人更关心天气,碰上一次蓝天总是兴奋地对着她抒发一通;南方人不在乎这个,他们谈论更多的是吃喝玩乐。“当然,赚钱是大家共同的兴趣”,她正经地补充道。
有一次,她向一位检测线老板介绍产品,原本准备了讲解资料和一系列证书,面前的老板露出质疑的神色,表示并不想听,直接提议让唯纶用产品试车,三分钟后,排放检测仪显示指标下降,对方立马表示买账。
为了认识客户,她在各种名义的沙龙和论坛上和人交换名片。通过社交网络,她执着地向每一位可能认识的大陆人发出好友邀请。利用公司还没注册下来这段时间,她必须恶补不同城市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她学会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