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集《热血作证》分享会综述

何红梅整理

编者按

8月13日下午,湖北荆门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红梅纪实文学集《热血作证》分享会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中国电力作协副主席潘飞,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常务副主席张珊珊等出席。会议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七编辑中心主任陈红主持。现将与会嘉宾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刘华新致辞(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

金风送爽心清凉,高朋满座情飞扬。在这个初秋时节,非常高兴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个文学殿堂参加我社作者何红梅的新书分享会。首先,我谨代表我们出版方——人民日报出版社,热烈祝贺何红梅同志的纪实文学作品集《热血作证》出版!诚挚感谢各位文坛嘉宾和来自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的领导和朋友,以及各位媒体朋友、读者朋友来参加新书分享会。

今天大家相聚,既是因为一本书,也是因为一位来自电力系统的颇有情怀的实力作家。《热血作证》的作者何红梅同志,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是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她深深植根于电力系统,以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来书写电力行业的人与事,这部《热血作证》便是她为新时代优秀电力人树的碑、立的传。作者历时五年,深入电力建设的火热现场,从荒凉无际的沙漠到冰风刺骨的塞北,从陡峭偏远的山区到海拔米的西藏“无人区”,以“在场者”的深度体验,真实刻画出电网人这群光明守卫者平凡而又高大的形象,倾情讲述电力人为百姓守卫光明的热血故事。

倏忽几度春秋,痴心融于翰墨,这部字字句句蕴含着无数电力人热望的作品终于面世。

致力于一部厚重的纪实文学,忠实记录劳动者的挥汗瞬间与辛苦日常,这无疑是一次文学的长征,令人敬佩的是,何红梅通过艰苦的跋涉,出色地完成了这次长征,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让读者深深感受到电力人执着坚守、努力超越的奋斗之美、精神之美。掩卷而思,我们会感到,像何红梅一样痴迷写作、热爱记录美好生活的人,能够如愿以偿地奔驰于文字的原野,虽然备尝艰辛却也幸福无比。

毫无疑问,《热血作证》是何红梅的心血之作,滋养她的动人文字的,是惟楚有材的荆楚大地;支撑她的人生理想的,是电力人生生不息的奋斗和坚守。我觉得,这部作品不仅是何红梅本人完成的,也是书中那些奋斗着的电力人齐心协力完成的。

作为一个湖北人,我为执着于文学、笔耕不辍的同乡作家感到骄傲。我仿佛看到,何红梅迈着坚实的步子,奔走在为同事发声、为民众传播正能量的道路上。她采访的足迹遍及全国,她走过的路,无论是生活中的道路还是写作之路,若仅用“勤奋”“艰辛”之类的词语来概括,恐怕都显得有些轻飘。沿途的风景很美,但步履匆匆的人很难优游地欣赏,因为与平凡的建设者有关的不平凡的故事,让她不允许自己放慢奔跑的脚步。她努力着,辛苦着同事们的辛苦,又帮同事们记录下苦后甘来的滋味。白居易有两句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觉得,何红梅也是这两句话的践行者。为时代鼓与呼,这不仅与强烈的责任感有关,更与执着的爱有关,与对文学、对理想、对无数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的普通人的爱有关。

有位著名作家曾说:“自古以来,优秀的文艺家必然是作为人民的代言人、历史的再现者勇立潮头。是要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发言,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追求,诉说人民的悲欢。”我觉得,《热血作证》的出版,足以证明它的作者何红梅做到了。她的写作理念,和我们人民日报出版社一以贯之的出版理念也是一致的。人民日报出版社成立60多年来,出版范围涵盖党政、新闻、历史、文化、哲学、经济、社会、教育考试等多个领域,编辑出版了大量高品位、高格调的优秀作品。其中不乏一些影响广泛的纪实文学类图书,如入围鲁迅文学奖前十并获得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的《围困长春》,入选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书目的《草根吉庄》,以及今天来到现场的著名作家任林举先生的《躬身——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与人文传奇》等。纪实文学作品是我社出版图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生活在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新时代为中国文艺繁荣发展,为中国作家创作精品经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千多年来,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都在给人传递正能量;喜看今朝,我们的电力人、我们讴歌电力人的作家更是在用心血和汗水在传递正能量。

希望有越来越多像何红梅一样奋斗在一线的作家,继续书写行业精彩故事,讴歌普通劳动者的动人传奇。

何红梅(《热血作证》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是《热血作证》光明守护者的故事书的作者何红梅,来自湖北荆门供电公司。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百忙之中来参加《热血作证》的分享发布,此刻我既深感荣幸,又无比惶恐,好比丑媳妇要见公婆的心情。

五年前,当我开始为电网工人书写时,就有一个梦想。我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书写电网工人的文章能够在人民日报刊登,如果我的文章能让我的企业、我的同事的名字出现在人民日报该多好。当时是那么想,但也有自知自明,觉得凭自己的水平纯属痴人做梦。

但是,梦的好处就是能形成动力。为了实现这个梦,从年起我开始深入一线,追随电网工人的足迹到过沙漠、草原、偏远陡峭的山区、冰风刺骨零下30摄氏度的塞北山区、海拔米的西藏无人区……我是一个资质不高并笨拙的人,但我相信天道酬勤,深信老天不会辜负一个不惜付出血汗来写作的人,就像一个愿意以血汗来浇灌自己耕耘的土地的农民一样,我不求五谷丰登,但求收获真诚的一捧。五年时间,春夏秋冬,我在一线和工人们一起工作生活,和他们一起巡线,经历抗疫抗洪保电、武汉军运会保电、北京冬奥会保电,深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现场,湖北省三县一区“阳光扶贫”的建设现场,阿里与藏中联网的第四条电力天路的建设现场,以及身边平凡寻常的每个建设现场……这一步一步的脚印都如同一场精神洗礼,开始悄无声息的改变我。无论工业题材多么坚硬,无论铁塔线路变电站多么坚硬,它们的背后站立的都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都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以及丈夫的妻子。他们都有爱有泪,有着平凡人的艰辛与酸甜苦辣。同时也亲身体味到了为什么歌里总是唱着“平凡的人总是给我最多感动”,为什么平凡的坚守可以称之为伟大,为什么世间朴素的事物总是最有力量。

五年后,上人民日报的愿望没实现,但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书,足以三十万字,这是更大的回报,对我这样渺小的作者来说可谓超额收获。

生活中我喜欢自然喜欢植物,所以常以植物来自我参照,觉得人应该像植物那样用实际行动来兑现成果,相比语言这样更有说服力,更显踏实、诚朴。所以现实中我是一个羞于表白的人,但此刻我却忍不住想要表白,想用最朴素的词来表白我的真实心情。

感谢国网公司、湖北省公司、荆门公司,感谢中国作协、中国电力作协、湖北省作协、荆门市作协的各级领导,是你们培养我、鞭策我、鼓励我、洗礼我,给我成长的沃土、濡养的精神,让我自不量力将文学的根系扎进工业文学这片坚硬的土壤,从此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感谢各位大神级的老师,特别是徐剑老师、任林举老师,在五年来我的成长路上,一路给我帮助、鼓励和指引,用光一样的作品和人格感动我、召唤我,让我情不自禁地想朝他们的背影追赶;还有指引我走上电力题材创作之路的刘克兴老师,给我帮助的潘飞老师周玉娴老师,以及起初促使这本《热血作证》诞生的幕后人。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此刻实在无法一一说尽。如果我可以将自己称之为一粒种子,那么我所说的这些人都是唤醒我,并给我的深度滋养的雨露和阳光。

我还要衷心地感谢人民日报出版社刘华新社长、第七编辑中心陈红主任,听陈主任说刘社长读完《热血作证》后便将书的后记推荐《人民周刊》荐读专栏刊发,我是一名籍籍无名的作者,他们并不认识我,然而却给予了《热血作证》这样的厚爱,这无意是一束温暖光,最有力的鞭策,将会带给我持久的动力。

最后还要感谢出版社及北京华豫图书公司为这场分享会付出的点点滴滴。文字虽然是作家熟练使用的工具,但是不得不承认某些时候它又是苍白而无力的,就像此刻,说一千道一万也难以表达我内心的激动和感动。唯有再次感谢、感恩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到来!以后我将努力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及各位老师。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高洪波(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热血作证》是一本以电力战线人物为描写对象的书,一本真情实感,诗情充沛的书,一本扎实采访深入生活的几近艰辛的书,是一个认真回应我们这个时代的好书。

真情是这本书的底色,在场是这本书的贯穿体,诗意是这本书的特点,这是我读的第一个感觉。第二个感觉,这是以组合拳似的书写,二十篇作品,不同侧面的书写了电力工人的方方面面,就像一个很认真的拳击手,每一拳都打的很用力,不打虚招,不虚晃,是一种认真而执着的风格,体现女性作家的特点尤其明晰。《后记》是很感人的叙述和自白,可以补充阅读,可以当作重要的提示与旁白。第三点,这本书写了一系列的,我们平常看不到的电力工作者,能源战线的一群普通人的群像,书中何红梅历时五载,走遍全国各地,有到沙漠,有到西藏阿里,包括抗洪抗疫,这都和时代贴得非常非常近,属于贴身肉搏式的写作方式,非常难得。

尤其是我看见的《鹰的图腾》,三代师傅的故事,特别有生活的气息,写得很生动,要说不足就是这篇文章有点豪华式包装,有些素材没有拓展开来,要是任林举他们来写可能会写成一本书。还可以在人物的性格、矛盾冲突深挖拓展。

《热血作证》不亏这四个字,是一本好书。这让我想起了19年前,我带着一批作家和中国文联两家组成的一支队伍走西藏。到了西藏我听到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就是西藏自治区副主席讲了个故事,阿里山区边远的牧民没有电,但是他们买了灯泡,一百瓦的,挂在家里,没事会擦一擦,那个细节特别打动人。我记得那是年8月18日晚上九点的样子,我写了一首诗叫《灯的渴盼》

“一盏没有电源的灯

静静地悬挂阿里乡间

灯泡被主人一天天擦拭

在月光下闪烁着焦灼与渴盼

没有电流来点亮钨丝

灯泡悬挂着

一天又一天

一百瓦的亮度

仅仅只是标记

一百瓦的渴盼

是岁月的渴盼

这是一盏安静的灯

在夜晚烛光为它做伴

也许有小虫莽撞地飞来

它微微一晃心中一叹

一百瓦的灯泡悬挂山乡

电的传奇电的象征

也静静悬挂在无声的夜晚

会亮的会亮的一定会亮的

这声音来自拉萨来自北京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声之源

当亮光与欢乐一起绽放

我相信阿里和草原会彻夜伴着光芒狂欢”

何红梅的这本书等于回答了19年前那盏灯的渴盼,那盏灯现在肯定是有电点亮钨丝了,是电力工人的无私奉献点亮了钨丝。在能源产业战线,电力工作者做出的巨大贡献,怎么能让人知道,怎么让外行看懂,就需要我们作家下力气,何红梅就用她的这种执着,投入奉献,回答了灯的渴盼,也回答了人心的渴盼和读者的渴盼。

李舫(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

毋庸置疑,我们的产业工人们是辛苦的,常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无闻的付出创造出极大的价值。而作者也是用了创作者的力量在行走,在书写电力产业工人。

我高中时是理科生,对电力特别憧憬,感觉电是特别奇妙的,点亮的一刻打开了消灭人间黑暗的闸门,让人类远离了黑暗,掌握了光明的钥匙。电力是传统的行业,也是先锋的行业,它是引领整个中国产业时代化、时尚化,甚至是先锋化的前沿行业,它决定着上下游多少产业的生存、发展。就这些我觉得电力工作者是非常了不起的。

红梅刚才说“不求五谷丰登,但求一捧真情饱满的谷子”,我觉得她说的特别好,这是一位写作者最谦卑的姿态,最朴素的心境,她是用这样的姿态和心境在寻找最光明的创造。《热血作证》写了20个故事,其中《铁塔的足迹》是在西藏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我去过西藏,在那种环境下,人能够生存都是一种奉献,何况还要采访,还要一同爬山上工地现场。一天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情况下,能用一种牺牲的精神来写,非常非常了不起,确实是沉甸甸的收获。电力作协在中国作协开这样的会,真的很少,某种层面也是肯定这部作品,这跟各位帮助红梅的老师是分不开的,跟对新时代的表达是分不开的,与我们电力工人在新时代的作为,和新时代的奉献也是分不开的。

电力是生产光明、守护光明和陪伴光明的,让人类从物质到精神飞跃的一种现象,我也特别祝愿红梅在以后的创作中能够大放光明,为电力行业,为中国文学的征程照亮奉献自己的力量。

潘飞(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

《热血作证》是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推荐、中国作家协会的扶持作品,在创作、修改、出版中,得到了我国文学大家的关爱和指导。今天,多位专家与会发表高论,这无疑对作品进入社会和公众视野起着推介和导读作用,同时对作家何红梅今后的文学创作是鞭策和激励。《热血作证》是作者倾心倾情打造之作是人民日报出版社带给中国电力文学乃至中国文坛的可喜收获。收入集子的20个故事,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精到入微的细节,以及清新的文笔,引人入胜。作品在文本机构上、创作手法上、表达方式上,都有新的文学创造。创造光明的人书写自己熟悉的电力人的工作和生活,抒发自己由衷的、真切的感动,把这份情感倾注笔端,供读者分享。不管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让读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之中,去感悟文学的力量。这是作家的奉献!

何红梅是一位有志向、有担当且十分勤奋的优秀中国电力作家。她深扎电力生活之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