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途中,聆听FM95.6中国之声,一首老歌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这首歌就是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奚秀兰演唱的《阿里山姑娘》(又名《高山青》)。一首老歌,在当今年轻人看来老得掉牙、土得掉渣,背后却承载着70后一代的青春岁月和一个沉甸甸的爱情故事。
未知音频04:14来自谭古说今这是我们上中学时最喜欢的一首歌,几乎人人都会唱的歌,轻松的旋律,婉美爱恋的歌词,就像我们的青春岁月和憧憬渴望。
让我们恋上这首歌的更有她背后那让人感动、掉泪的爱情故事。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邓禹平,其实他从没有去过阿里山,
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年,邓禹平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奎木乡邓家沟(今三台三元镇三清村1组)。父亲在刘湘集团军部所在地重庆任高级军官,其母喜爱音乐,擅长乐器。童年邓禹平最喜爱的“玩具”就是妈妈从重庆购买回来的二胡、古筝、月琴。
年,快满21岁的邓禹平考入中央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最初,只是在电影厂从事美工,偶尔也帮编剧修改一下剧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饰演一个小角色,从此深深地爱上了电影。
邓禹平虽然外形俊朗,可因为海拔不高,所以一直只能在剧组跑跑龙套,演配角。年,他随厂赴中国台湾拍片,这首歌也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他们去台湾要拍的这部电影是张彻(张彻是编剧,导演张瑛)的电影处女作《阿里山风云》,这部电影反映的是满清时期高山族的恩怨情仇。电影需要一首能够突现地方特色的主题曲,张彻就把作词的任务托付给了邓禹平。
剧中高山族族长奥戈与娃娜之间的深情爱恋,让远在异乡的邓禹平更加思念着海峡那边的恋人白玫,脑海中频频浮现出和两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
中学时,在一次“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学生游行、演讲活动中,邓禹平邂逅了喜欢文学和音乐的学妹、县城南街大米店老板白来远之女白玫。身材矮小的邓禹平凭一身的文艺细胞得到了白玫小姐的芳心,一对天作之合的小青年坠入了爱河。
在家乡的街道、涪江岸、凯江边以及邓家沟的小径上,处处都留下了他们无数浪漫的故事。年,邓禹平即将启程,与家乡三台赶来为他送行的白玫依依惜别,珠泪涟涟。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围着青山转……”
很快,这首后来流行中国多少年的《阿里山的姑娘》就在邓禹平彻骨的思念和激涌的文思中脱颖而出,电影《阿里山风云》也完成了拍摄。
可此时已经是年5月了,百万雄师已经渡过长江,他们离开时的民国政府即将崩盘。5月19日,国民党政府发布戒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动员状况,封闭全省,限制出入境,摄制组不可能返回大陆。
原本想着拍完电影就能见到心爱之人,谁知道如今归期无望,孤独地邓禹平对家乡和爱人的思念越发浓烈,近乎疯狂。此后的邓禹平千万遍地听着令人心痛的《阿里山姑娘》,把思恋寄托在诗歌之中。
《我送你一首小诗》《我的思念》《下雨天的周末》《我存在,因为歌,因为爱》《大陆之恋》……无论是诗还是歌,这位爱国知识分子都在深情地表达着自己痛苦的思念、深切的期盼。
历经坎坷的白玫,一直都等着邓禹平回来,也把自己沉静在爱人创造的《阿里山的姑娘》中。她知道,这是邓禹平为自己写的,为他们的爱情写的,她要用一生去呵护等候这最真的爱情。
后来,白玫辗转得知身处台湾的男友邓禹平已生命垂危,白玫坐在钢琴前,含泪弹唱《阿里山姑娘》,并将其录入磁带转交给邓禹平。
台湾那头,邓禹平终身不娶,后来两度中风,形同植物人。在他临终前,好友林海音收到白玫寄给邓禹平的信件和包裹,医院,向“植物人”放响白玫录制的凄惋心曲。
听着爱人的声音,邓禹平的嘴咧了一下,头一歪,浑浊的泪水轻轻流下,很快就离开了这个让他无比眷恋的世界和他的爱人。不久,白玫也步他而去,他们终于在另一个世界里重逢了。
年,四川绵阳作家孙才杰创作的长篇小说《世纪绝恋》出版,台湾著名女作家、邓禹平的好友林海音为该书作序《海天永隔故人情》。
张有齐含泪读完《世纪绝恋》,斥资将其拍为影视作品,再现真实的阿里山和阿里山之父(人们送给邓禹平的美誉)的生平,向世人倾诉邓禹平与白玫小姐的世纪绝恋。
一首歌,一个人,我哭了。我哭我们逝去的青春,我哭那段谁听了都会落泪的世纪绝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