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着大量且高品质的竹子,为使竹材有更多应用想像空间,嘉义「构竹林铁新锐展」,请来6位建筑师及设计师,于嘉义制材所和竹崎车站等地以竹材打造出6组竹建筑作品,来呼应嘉义林铁週边纹理!

拾光隧道—陈钰雯设计师

隧道内光影交错,沉浮着过往铁轨输送木头的影像,逝去的美好时光与遗落的历史碎片被旅人重新拾起。以三种拱形而交织出的稳定结构,闪烁出铁轨般的光影,勾连出过去的荣景。竹子作为常民素材而采以新的搭建方式,以期待友善土地的传产可以再生。

竹轩.天井—王铭显建筑师

地点:竹崎车站阴翳。

发想源自斗笠,由斗栱系统转化再利用竹子搭接成为主结构。室外材料被引入室內,內外的交界模糊化并相互渗透,以多层次性的表现手法来呈现日本式的阴翳美学,暗中往外瞧可见光景层次之美,满足心灵的安全感,又有着不融入世俗的距离美。

共生—彭文苑建筑师

地点:竹崎车站

坐落在铁路动线节点的作品,凝视着乘载着过去与未来的车站场域。透过竹林的线性,轨道的移动性,作品托起林铁过去的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并创造飞起扬起得意象,昭示新旧的交织共荣。

翩翩—王喆建筑师

地点:嘉义制材所

阿里山拥有全台近半数种的蝴蝶品相,而作品则把蝴蝶翩翩飞舞之意象转化为抽象空间,以三种尺度的竹构片状单元,形塑成一空间和结构合一,并具多个天井的层叠飞舞棚架,人们可于此休息停留、观赏遊玩。也体现了竹构造运用及样貌的可能性。

竹粼—叶育鑫建筑师

地点:嘉义制材所

「北沼垂竿趁嫩晴,枕流桧木眼前橫」,在作为木业集体记忆的代表昔日也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场域的储木池中置入一处供人停留、眺望、沉思的空间,延续竹子的弯曲状态,如粼粼波光,藉由这种延续性的谐振,与场域的时空对话,让风、光、树荫皆能存于其中,与观者最本初的感知融合。

精灵之境.竹构芒果茶屋—方新樵设计师

地点:嘉义制材所

安静的竹构小茶屋在小丘上若隐若现,彷如坠落在大地怀抱中的土芒果。在太阳高照的制材所广场中,入座树荫间竹构制成的芒果小茶屋中,感受着微风带来的涼爽惬意,手握一杯嘉义山乌龙茶,空灵般地冥思于內外之间的精灵之境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