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16日讯三阳广场上,69岁的海南人黄传喜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渡江节,显得十分兴奋。“渡江节场面宏大,十分热闹。这种活动能够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很有意义。”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在武汉定居了10多年,从年开始,自己每年都会来武汉住上一两个月,每次来都感受到武汉“每天不一样”。(记者吴曈)
环游中国,特意来看渡江
在汉阳门码头,一位三十多岁带着专业设备的独臂男子正在观看渡江。他叫薛大伟,特意来到武汉观看渡江节。三年前,因工作失误他失去了右臂,今年开始了环游中国的旅程,因听说毛主席多次渡过长江,今天特意来观看。(记者史凤玲)
和日月潭相比,长江竞渡的难度大多了
来自中国台湾南投县体育会的总干事洪铭惠先生一行登上“知音号”观赛,这是他第二次来汉观看渡江节。
“在台湾,万人泳渡日月潭嘉年华活动举办了30多届,也是我们当地的体育盛会,会有很多游泳健将参加比赛。不过和武汉渡江节相比,长江竞渡的困难和挑战大多了。”洪铭惠说,在“知音号”上观赛,视域开阔,感觉很棒!(记者钟磬如)
冬泳队成员来围观渡江节
参加过和年渡江节的李玲今年选择作为观众来“参加”渡江节,56岁的她是江岸区冬泳队成员,十分热爱游泳。她表示作为观众更能体会到群众对渡江节的热情和诚意,还能够给旁边的人介绍如何更专业的观看比赛。今年的比赛相较去年上岸难度加大。(记者史凤玲)
热心老人为大家解说渡江
家住武汉关附近的李国强,年年都来江滩看渡江。老人今年63岁,每天晚饭后都要沿着江滩从武汉关到二桥转一圈,对江滩的变化如数家珍。“武汉这些年变得越来越美,特别是江滩,每天锻炼的人特别多。”
三阳广场翘首以待的市民,其中蓝衣服手指的老人是李国强。记者朱文秀摄
在三阳路群众方队起水处的人群中,热心的老人成了解说员,向大家介绍渡江的情况。
三阳广场翘首以待的市民。记者朱文秀摄
“虽然我没有参与过渡江,但特别羡慕那些渡江的英雄。武汉渡江节每年都不一样,一年比一年办得好,今年的场面更大,你看凯旋门多有仪式感!”(记者朱文秀)
三阳广场上,市民们拿起手机拍摄第一支抵达终点的方队。(记者吴曈)
架起了“长枪短炮”摄影爱好者早上6点就来拍渡江
在南岸嘴起水点,摄影爱好者们一大早就架起了“长枪短炮”。
今年67岁的老吴,满嘴南京口音,“虽然我在南京出生长大,但我是湖北人,退伍后回武汉生活二十多年了”。为了找到最佳拍摄点,他带着佳能1DX2和镜头,早上6点就到了江边。玩摄影40多年的他啥都拍,退休后这几年主要拍鸟、赛马和马术。“马上军运会了,希望能走进赛场,感受这个城市的激情。”(记者陈洁)
苏先生作为摄影爱好者,曾经连续多年来到长江边拍摄渡江节盛况。苏先生说,每年他都会选择不同的地点拍摄,比如去年他就在三阳路起水口拍摄,而今年则选择在了汉阳门。他说,通过长焦镜头,他能捕捉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在江中“泳士”们的互动是他最喜欢定格的画面。(冀杰)
53岁的李明运也是渡江爱好者,夏季一个月成功渡江十多次,此次来观看比赛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希望学到更多游泳技巧和知识。(记者史凤玲)
微马队员知音号上为队友加油
来自江汉区文体中心的武汉微马菱角湖队,有十几位队员登上“知音号”为横渡方阵助阵。队长冯润、李娅辛介绍,大家都来自江汉区,平时以徒步和慢跑锻炼为主,今天也有队友参加横渡长江。“每个武汉人记忆里都会有关于渡江的故事,能现场观看渡江节,这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记者钟磬如)
瑜伽老师更爱渡江:“大江大湖让人更自由舒爽”
54岁的陈凤英是地大体育学院教瑜伽的老师,此次是第二次参加渡江。她说,去年第一次参加渡江时有些紧张,但今年完全放开了,明年如果体能允许还会参加:“渡江和在教室安静地练瑜伽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在大江大湖中,更加自由、舒爽!”
全家集体围观渡江
在武汉工作的周先博带着从湖南来的父母第一次看渡江节,父亲今年65岁因脑梗行动不便坐在轮椅上,但今天7点多就到达码头观看,因毛主席为湖南人且多次渡江,所以他们对渡江有一种故乡般的情结。(史凤玲)
南岸嘴观赛的市民人山人海,不少市民全家总动员早上6点就来“抢占好位子”。(记者陈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44.html